“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正式写入党章
党的八大后,我国先后经历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动乱,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了严重破坏。党的九大、十大党章在总纲中删除了对群众路线的表述,第十次全国党代会修改党章时,在总纲中只保留了党的三大作风的表述:“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以保证党的事业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路线前进。”
“文革”后,邓小平十分强调恢复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77年十一大党章修改草案总纲中增写了如下有关内容:
全党必须保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作坚决的斗争。
在这里,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并列而提,表明了党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只有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题,只有深入群众实践才是最大的实事求是,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迈出了我围农村改革的第一步。随后,我们党把“大包干”的经验经过分析和概括,在广大农村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同时,也充分印证了党章中关于“发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的要求。
经历了党的八大以来26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放眼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对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982年9月6日,十二大通过新党章。在讲到党的建设时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领导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全部过程中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十四大党章第一次完整反映党的群众路线
1987年十三大通过的党章对群众路线未作修改。1992年10月18日,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作了适时的补充: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至此,党的群众路线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反映在党章中。
之后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描述没有再作变动,只是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如:十六大党章加写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十七大党章加写了“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胜利,从根本上说,靠的都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拉开帷幕,这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