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贫困县的职教探索(3)

一个西部贫困县的职教探索(3)

核心提示: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六盘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唯一的职业中学成立于1984年,长期以来,职业中学因为生源严重不足,一直承担普通中学教学任务,直到2009年,才从普通中学转向职业中学。

“我们还开展联合办学,借助优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开辟就业渠道。“马文选介绍说,这些年,泾源职中还与山东、天津及银川等地的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在泾源职中接受一到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送学生到这些地方的学校再深造,有意愿的,毕业后可直接在当地推荐就业。

走进田间地头:

给群众送去看得见的好处

长期承担普通初中教学任务,泾源职中2009年开办职教时,实验设备仅有十几台电脑和电焊机,没有一间实训教室,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办学的需要。

近年来,马文选除了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事,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实训楼、学生宿舍、校园文化工程和“世行贷款农民培训与就业”等项目,建成了8个职业教育实训教室。

“办学条件改善了,就能拓展业务,扩大办学规模。”短短3年的建设,泾源职中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提高,如今,该学校除了全日制职高,还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和工勤人员等方面的培训。

禹中昌介绍,中职教育国家按生均拨款,由于泾源职中学生少,这部分的收入维持学校运转比较紧张,近年来,通过和农牧、扶贫等部门合作,职中开展技能培训,可以有一笔培训费的收益,以填补学校费用。 在泾源职中办公楼,记者也注意到,一面墙上悬挂着各种授权培训点的招牌。

“学生的校服、被褥都是免费的,甚至来往学校的车费都能报销。”马文选说,上职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贫困生居多,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其他渠道挣来的钱,为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这方面高中并没有提供,这也成为吸引生源的一种做法。

由于技能培训一般按人头付费,职中一方面在校本部承担相关行业固定的培训,同时,还深入乡镇,走进田间地头,动员农民参加技能培训。

“把电焊培训班办在农家小院,很多农民就可以现学现卖。“禹中昌说,农民对得不到实惠的培训并不积极,只有看到了好处,才会前来参加培训,为了让农民看到好处,得到实惠,每年冬闲,职中的老师就会组成小分队,穿梭在全县的各个村落,举办各种群众需要的培训班。

据了解,大多数情况下,有关部门和职中签署培训协议,协议明确有多少人要接受培训,具体工作由职中组织。禹中昌坦言,每次组织老师下乡搞培训,有些乡镇并不热心,而老师们自己动员也难奏效,有时候还得给村干部准备点礼物。

“没办法,还得靠他们,我们才能办班,才能拿到培训费。”禹中昌感慨。

“现在不搞花架子,来家门口培训,确实能学到一些技术。”泾源县兴盛乡农民马力明一直在山里以放羊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辛,从去年接受了职中老师在村里开办的电焊技术培训后,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电焊铺,如今,“像坐办公室的一样,按时上下班就行了”,马力明每个月就能挣到3000块钱,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

虽然比以前办普通教育困难多,更辛苦,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马文选也逐渐觉得,只要贴近社会需求,给群众服好务,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泾源职业教育仍然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