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心系群众常“三思”

江西:心系群众常“三思”

“真想不到群众的意见中有那么多的批评、指责和牢骚,听后内心蛮受委屈,因为细数平日的工作和业绩,自认为可圈可点的也不少,可群众为何还是不够满意呢?”近日,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中开门纳谏时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对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群众的批评和意见乃苦口良药,有父母之心,蕴含了企盼和重托,须常“三思”而行。

一思灵魂深处是否把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调研时指出:“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你对群众是否动真动情,你把群众看得有多重,你的内心是公大于私,还是私大于公,群众心里一清二楚。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探寻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居委会主任杨慧芝调解纠纷成功率达100%的奥秘,她坦言,调解需要讲究艺术,但最重要的是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而这“分量”靠的是平日里的一言一行,每当群众遇到困难都能有求必应、真情相助,这样即便是有的调解一时解决不了,甚至还要受点委屈,可大家愿意相信你、包容你,给你调解的时间。

二思一言一行是否体现了群众的需要和自愿。毛主席在论及群众路线时强调:“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可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党员干部所作所为的立足点不是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把“上面”的评价当成唯一的标准,把个人的需要当成群众的需要,甚至陶醉于个人愿望的实现,却对百姓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自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试想,一边是宽阔的马路、美丽的广场、豪华的住宅,而一边却是里面黑咕隆咚、地面经常积水、房子摇摇欲坠的棚户区,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老百姓能认同GDP实现多少、财政收入增长多少吗?实践证明,无论何时何地,唯有把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与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真实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方针政策才能走进群众内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思关键时刻能否给群众信心和力量。回望党的历史,有人感叹和惊奇,每逢生死攸关之时,党总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带领人民一步步向着理想的目标挺进。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共产党人每每在危难之时、紧要关头,始终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念,且意志如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给群众巨大的鼓舞和必胜的信心。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复杂而尖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唯有发扬光荣传统,紧跟时代要求,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在改革攻坚克难、发展爬坡过坎的伟大进程中率先垂范、不畏艰难、敢于胜利,以信念和意志的力量铸就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动力,带领人民奋力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境界,谱写民族复兴的华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