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二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查摆问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群众意愿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方向标,群众痛恨的不正之风是整改的突破口。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才能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教育实践活动也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各单位都查摆出很多具体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一步必须真正整改落实。如果谈起问题长篇大论,说起整改却一笔带过;如果自我剖析红脸出汗,动起真来却纹丝不动;如果自我批评毫不留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这本身就说明没有触及灵魂、没有实质改进。有些干部分析问题,根子不是在别人就是在环境,原封不动上交矛盾;还有些干部把次要问题排在前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却被排在后面。在群众看来,这些做法就是一板一眼走过场,不仅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而会伤害群众对党的信任。

找不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说明联系群众还不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行动,说明活动开展不彻底。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这是查摆问题的几个方面。“群众提”本就居于首位,如果只是做给上级看,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不仅问题找不准,整改更是谈不上。为办一本护照,往返多次来回几千公里;奔波20多趟,孩子快生了准生证却办不下来;到机关办事,工作人员说“等我打完这一局”……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以为然的“小问题”,其实是影响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问题,某些党员干部见怪不怪的“小毛病”,其实是损害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大毛病。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