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发展态势迅猛,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我国网民已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可以说,近一半的中国人口已经成为网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既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管理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巩固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认清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胸怀大局,增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使命感
网上舆论工作搞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引发社会动荡。2010年起,阿拉伯世界局势剧烈动荡,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各国相继发生变局,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在这其中,无不渗透着互联网的巨大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维基解密、推特等社交网络,传播所谓自由、民主价值观,煽动人们走上街头,抗议当权政府,制造社会骚乱,引发社会动荡。北非各国对此认识不够,没有采取果断措施,网络舆论引导不及时不有效,导致社会发生巨变,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政权更迭,政局动荡,经济社会陷入困境,人民群众苦不堪言。
网上舆论工作搞不好,势必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影响和谐稳定。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从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到今年的延安城管跳踩商户头部事件,从“城管”、“校长”到“秦火火”,网络传播在突发事件的发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推手作用。如果网络舆论引导有误,不法分子就会借机造谣生事,引发社会恐慌,动摇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已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
网上舆论工作搞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秩序,甚至扰乱发展大局。河北作为网络发展大省,在舆论引导方面责任重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理顺体制机制、建强工作队伍、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2年12月底,我省网民规模达到3008万,全国排名第5;域名总数为272654个,排名第8;互联网普及率为41.5%,排名第13,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省。但是,我省的网络宣传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滞后、宣传被动的不利因素,网络负面事件频发,损害了我省形象,干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关注网络舆情动态,有效化解社会冲突,为科学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把握大势,积极加强网上舆论生态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些论断不仅深刻阐明了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表明,搞好网上舆论生态建设,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强网上舆论工作有助于促进全省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网上舆论是社会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网上舆论生态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舆论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正能量。当前,我省网上舆论生态建设情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放任这种局面持续,将不利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积极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加强网上舆论生态建设,在全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网上舆论工作有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网上负面言论少一些,对我省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同时,清理网上不良信息,减少网上负面言论,建设良好网上舆论生态,对我省和谐稳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如,有些地方各种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省也先后出现多起网络谣言,虽然谣言最终平息,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谣言对人心稳定、社会和谐的破坏力不容小觑。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建设良好网上舆论生态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
加强网上舆论工作有助于全省实现科学发展。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过坎爬坡的关键时期,网上舆论生态建设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要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全省上下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生态,为全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助力伟大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居安思危,认清网上舆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两个舆论场的沟通桥梁亟须建设。一个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为主体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但在很多时候,主流媒体对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了解得不够及时,或者反应冷淡。这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尤其明显,和广大群众对事件关心的程度、角度以及对信息总量的需求相差甚远。事实证明,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社会舆论就越一致,舆论环境就越和谐,主流媒体舆论场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强。反之,如果重叠部分很小或者没有,那么,主流媒体舆论场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如何尽快打通两个舆论场,使主流媒体在面对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时,坚持正确导向,做到不失声、不缺位、不滞后,已成为我们做好网上舆论工作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西方敌对势力的网上渗透亟须防范。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依靠其手中掌握的互联网的先发优势、话语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更加隐蔽的渗透策略,利用社交网站大肆兜售其所谓的“普世价值”,宣扬西方宪政民主,煽动游行示威,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舆论,妄图动摇我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改旗易帜。近来尤其担心中国梦会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极力矮化、曲解、抹黑中国梦,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对其挑拨离间、混淆视听等行为予以坚决回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