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亟待提高。目前,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对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有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少数领导干部认为网络就是一个虚拟世界,尤其是微博、微信上的很多言论是瞎议论、乱炒作,根本不值得倾听和重视,往往采取不理睬、不沟通的消极态度;有些领导干部不知网、不懂网、不用网,以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差不多,出了事可以先封锁消息、隐瞒真相、拖着不说,一厢情愿地以为一封了之或者一删了之就没事了;还有很多领导干部缺乏使用互联网沟通和表达的技巧,不能熟练地运用新媒体与群众打交道。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不断提高自身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力。
着眼大事,找准网上舆论工作的着力点
面对网上舆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只有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扭住关键和重点,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才能打好主动仗,开创新局面。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把握舆论斗争主动权。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媒体属性、意识形态属性,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大力推动新兴媒体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媒体转型,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做大做强,发挥好商业网站的建设性作用。要把网上舆论斗争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大力量投入,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遏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方向,加强动态分析和科学研判,强化网上舆论引导,有效掌握网上话语权。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来激励网民,放大正面声音,压缩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特点,加强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运用微博客、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网上宣传格局。要注重发挥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增强网上宣传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要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舆论环境,形成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把握时、度、效,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针对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积极阐明政策措施,充分掌握网络沟通方式,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占领舆论制高点。要把握“时”,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在“早”和“快”字上做文章,抢占时机制高点,形成“首因效应”,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信息、错误思想观点的空间。要把握“度”,舆论引导不与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党的宣传方针相背离,不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相冲突,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防止分寸“拿捏”不准,力避火候不到或火力过猛。要把握“效”,就是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着力把握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讲究传播艺术,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舆论生态。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明确网络信息服务者、发布者的权利和法律责任。加大对网上有害信息的整治力度,大力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集中清理淫秽色情与低俗信息,确保全面彻底清查,不留死角。加大移动互联网监管力度,切实提高技术管网水平。完善互联网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实行真实身份登记,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站“黑名单”制度,严格杜绝“屡关屡开”的现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净化网络环境专项活动”,共创网络文明,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努力构建“全省一张网”。要树立“全省一张网”的思想,坚持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省际协调的响应机制,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机制共建、责任共担、目标共赢”。要认真落实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切实履行管理责任。要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坚持网上引导与网下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构建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体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各属地内、解决在各部门职责范围内,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与民交流、纳谏聚智、引导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管网,切实规范网上传播秩序。推进法制建设,给网络监管一个法治的支撑点,才能使我国的互联网成为自由、公正、合法的有效信息平台和网络生活空间。2012年底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网络立法进程,今后还需要继续出台法律实施细则及地方互联网法规制度。参与主体要根据法律法规确定的行为规范来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监管,维护法律的权威;运营商要主动担当,通过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保障互联网依法依规运行。要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对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搜索引擎和手机报、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业务,都要纳入许可管理。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能力。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把关注互联网、驾驭互联网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提高网络操作能力,自觉培养关注网络舆情的习惯,具备网络运行规律的掌控能力、网上信息的甄别能力、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把握社情民意;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当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处理。要提高网络执政能力,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要强化互联网宣传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网络也懂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综合素质较高的网评队伍,团结和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力争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作者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