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创新创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电视艺术创新创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电视艺术记录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成为构建中国文艺绚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光溢彩的电视艺术体验,承载着大众信托、时代期许和世界关注,成为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构建者。深入思考电视艺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下问题至关重要。

一、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正确处理服务与引领的关系

近年来的电视艺术领域,令人欣喜地出现了一大批口碑与市场双赢的佳作,从以多角度展现平民喜怒哀乐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温州一家人》、《我的青春谁做主》,到适合少年儿童欣赏趣味的动画片《小狐狸发明记》、《熊出没》;从把普通百姓作为叙事主角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的抗战》,再到为“草根”提供实现梦想舞台的综艺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这些作品虽然类型不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但都有一种根本性的创作理念深植其中、流淌其间,那便是“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自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创作的动力源泉。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人民大众共建共享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电视艺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艺术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人民,电视艺术的创新探索要依靠人民,电视艺术的生命力、聚焦点、着力点在人民之中。

1958年中国电视诞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视艺术秉持着“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类型,提升品质,逐步成为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艺术成就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生动地验证了“以人民为中心”方向的正确性。人民需要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更离不开人民。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电视艺术发展的根本要求就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由人民评判、为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意味着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辩证统一,意味着人民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的统一,意味着把“人民是电视艺术欣赏的主体,是作品的最终评判者,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需要切实保障”奉为圭臬。面对亿万人民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对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变化的、复杂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电视艺术工作者必须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忠实代表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最高利益上,用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的审美创意传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意愿,讴歌人民的精神风貌,牢固树立“舍弃小我、融入大我”的文艺创作观,到生活的矿藏中去发现、提炼和创造美。只有生活到位、情感到位才能作品到位,才有可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真心满意和真情欢迎的力作。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艺术的重要使命。但是,“满足”并不是一味地、无度地、不加选择地俯就观众趣味,“满足”不等于媚俗,更不是迎合部分观众不文雅甚至低俗的欣赏趣味。否则,将给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虽可能产生一时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但会致使作品“口味”越来越重,品味越来越低,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造成污染。因此,电视艺术创作不仅要以百姓为表现对象、服务对象,实现与观众的深度交流、合作、互动,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价值引导、文化熏陶,彰显世道人心,警示价值观念失衡、失范,“昭德抑违,临照大众”。

文艺作品的引领作用不应是僵化的、苍白的、呆板的,而应是生动的、艺术的、灌注生命意识与充盈真情实感的。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运用打动人心的艺术方式,对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困惑、新迷惘、新疑虑、新纠结进行敏锐捕捉、客观梳理、用心关照、理性回应,从个体到整体、从历史到当下、从物质到精神地实现思想范本的形象表达;上乘的电视艺术创作,往往能够通过难以忘怀的人物、津津乐道的情节、雅俗共赏的形式,在赏心悦目、引人入胜、赢得观众精神愉悦与心理认同的同时,标示时代的精神与风尚,解读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内涵,成为展现时代价值指标的生动示范;文化内涵饱满的节目,往往能够在创作生产上探求不同生活背景下各类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充满生活质感地表现对美好人性、情感和理想的追求,为当代人的世界观、生命观、道德观、家庭观、爱情观、友情观、教育观、创业观、择业观等的探索提供鲜活的认知资源;富有哲思启迪的作品,往往能够敏锐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原型,将生动的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艺术创作,让作品中的感人瞬间激起人们生活的联想,丰富伦理感知,契合内心期待,引发情感共鸣,艺术地呈现社会生活中的常识高下、常情冷暖、常德好恶,从而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疏导社会心理、示范观念更新的社会效果。

中国电视艺术在近一段时期的发展成就乃至几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告诉我们,只有把满足需求、服务百姓与引领观赏、培育品味和谐统一、交融互促,中国电视艺术才会不断向前、走向辉煌,才是真正坚持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真正秉持了“人民至上”的创作原则,才能更加持续健康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基固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艺术观

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各种方式熔铸到艺术创作中,常常使电视艺术作品凸显出民族情怀、社会责任、道德光彩与文化品性。以《长征》、《解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融汇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与人文元素,将中国革命史演绎成充满感动的精彩故事,令观众在审美体验中共同领略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精神历程中的华彩篇章;以《“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梦想合唱团》、《中国梦想秀》、《星光大道》等为代表的一批电视综艺节目把社会责任、公益梦想和民生理念结合起来,既表现普通百姓的鲜明个性,又将个人情感、个人行为融入到社会大爱中,向观众呈现出一个个彰显真、善、美的感人瞬间;以《复兴之路》、《旗帜》、《超级工程》、《南海一号》、《教育能改变吗》、《与气候一起变化》等为代表的一批纪录片或带领观众重温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或真实再现现实问题与底层百姓的生活困境,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自然与环境危机。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作品正是具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脉和气质,才在众多的电视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神采奕奕,同时也让整体电视艺术创作具有了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

而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某些“唯收视率”倾向,“娱乐至死”思想导致的低俗、媚俗、庸俗现象,西方“后现代解构思潮”引发的消解崇高、解构经典、游戏历史的苗头,等等,则从反面印证了“导向立本”原则对于电视艺术创作生产的极端必要性和重要性。

尤其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在带来思想文化活跃的同时,也构成舆论环境的日趋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思想混沌、精神迷茫与道德滑坡屡有显现。放眼未来,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媒体网络带来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交锋将会更加频繁。

面对新的历史特点,我们在迎接困难与挑战中,必须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格局,坚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回应社会思潮流变,为新世纪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凝聚精神、统一思想,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崇高使命和重要任务。其中,电视艺术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作为当今覆盖面最广泛、表现形式最多样、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艺术样态,电视艺术始终要坚定不移地把“导向立本”当作生存发展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基石。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任何成为经典的文艺作品都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品格和时代风尚,从而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创造都反映时代先进思想的要求,激发人民群众深刻的心灵呼唤。每一位电视艺术工作者都要用自觉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任务,用优秀作品的策划、打造与传播,使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在创作实践中,电视艺术工作者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艺术观融入到创作中,就要努力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要求与人民情感世界的契合点。善于在各种电视艺术形式中使反映时代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激励人民奋进的思想取向通达群众,入脑入心。自觉摈弃颠覆传统、解构历史的错误思潮,通过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形象地反映历史事件、生动地塑造历史人物、深刻地揭示历史真谛,把正确的历史观、英雄观、义利观、荣辱观、民本观,艺术地呈现出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现实题材、鲜明生动的当代形象和有效的传播形式来彰显时代精神的内涵,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心灵陶冶、受到智慧启迪,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精心打磨创作与制作的品质、品味和品格,坚持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道德坐标和良心守望,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引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正视现实,聚焦时代热点,反映人民心声,用声画并茂、直观传神的传播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自觉发挥时代前进助推器的作用。

弘扬时代“主旋律”,一方面要遵循审美规律地表达主旋律,以丰富的题材、生动的形象、个性化的创造,用生动而不是机械的,群众喜闻乐见而不是空洞生硬说教的艺术形式,让主旋律作品寓教于乐、寓美于乐,努力创作既符合民众希望、昭示国家未来、引领时代风尚,又能走进大众、占领市场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要用多姿多彩的手法展现主旋律,不断研究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需求,维护积极昂扬向上、健康有益无害的文化生态,让多样化的电视艺术形式满足多层次电视观众的文化选择权。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