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重温我们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餐桌浪费现象相当惊人。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仅被倒掉的食物就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针对这一严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月17日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批示,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以“打包”为荣,以浪费为耻,倡导“光盘行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狠刹浪费之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并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蔚然成风的一道新气象。 

“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

中国革命植根于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由于各种反动势力异常强大,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只能选择在敌对力量相对薄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偏僻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不得不长期依靠着“小米加步枪”,去对抗使用飞机大炮的敌人。在这种异常困难的局面下,革命火种经常受到敌人的“围剿”、封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凝聚党心、军心和民心,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不断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能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论上、政策上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且还始终身体力行,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此就十分重视,明确提出要“节省”,要“反对贪污浪费”。1928年冬天的井冈山,天气十分寒冷,环境异常艰苦。毛泽东与普通战士一样,仅穿着两件单衣,晚上也仅靠两条毛毯来御寒,十分注重节俭。一些当事人曾留下过这样的回忆:“毛委员和战士一样艰苦,战士们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战士们穿什么,他也穿什么”;“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毛泽东除担任着红军前委书记外,还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可谓身居要职。可是,为了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他带头厉行节俭。他与普通士兵一样,住同样的民房,吃同样的食物,从不讲特殊。当时,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内煤油供应极为紧缺,以致政府工作人员办公照明时只能用菜油灯。毛泽东作为中央政府主席,按政府规定,可以点三根灯芯。可他仍像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样,只点一根灯芯。每天晚上都在一盏豆大的菜油灯下,伏案办公,直至深夜。为了遏制腐败和浪费现象,巩固根据地政权,他还号召人们同贪污和浪费作斗争。他说,“必须反对贪污浪费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不但是苏维埃财政经济的损失,而且足以腐化苏维埃工作人员,使他们工作失去热忱与振奋精神的元素”。在他的带动下,苏维埃政府还在工农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控告箱,接受群众对浪费等现象的举报。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