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接连出现“雾霾围城”事件。十面“霾”伏,如何突围?连日来,京津冀地区紧锣密鼓出台治理措施、签订“责任状”,一场力度前所未有的“治霾战役”正在华北平原上打响。
在这些城市的行动计划中,属于重中之重、也是“众矢之的”的北京,一连串行动尤其令人瞩目。
9月,《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陆续出台。
10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
既有对重污染的突发应对措施,也有清洁空气的长期之策,密集连贯、严谨强力,北京的此次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被舆论普遍称为“史上力度最大”。
控车减油:遏制PM2.5最大来源
无论是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还是中科院的报告,均显示机动车是北京市最大的PM2.5来源,约占总量的1/4。防治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头戏。
为此,北京市环保局将通过控制汽车总量、淘汰老旧车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升级油品质量、利用交通拥堵费杠杆、完善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规范外埠车进京条例等多项措施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目的。
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介绍说,北京市将确保2017年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的应用达到20万辆以上,市内机动车数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