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2)

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2)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重振雄风意义重大

习近平同志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根据习近平同志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演讲和9月13日在上海合作组织讲话精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大体包括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5个观察员国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项“大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是丝路沿途国家发展繁荣、实现复兴的历史选择。进入21世纪,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开放、包容、共赢逐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国家间交往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第二条跨境铁路等投入使用,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通道、中吉乌铁路建设等加快推进,连接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走廊初步形成。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等方面的合作日渐深化,20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了100倍,2012年达到460多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或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可以说,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这是我国向西开放、实现“两个大局”构想的战略举措。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根据“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1999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2010年胡锦涛同志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现在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述战略构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施好这些重大部署,有利于拓展西部大开发的内涵和空间,建立健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体系,加快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使我国发展获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群众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一步向西开放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但由于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外向度不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以2012年为例,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2300多亿美元,仅相当于广东的1/4、江苏的1/2。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建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的活力。

顺势而动率先突破

陕西曾经铸就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今天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条件有能力成为新起点和桥头堡。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习近平同志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