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

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今年9月,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习近平同志阐释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这一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拓展西部大开发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战略构想,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

辉煌历史深刻启示

习近平同志说,“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100多年前,西汉张骞身负和平友好使命,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两次出使中亚,“跨世界之屋梁,通中西之文化”,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绵延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的“黄金走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习近平同志指出,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和平稳定是前提。历史上,当政局稳定、民族和睦时,丝绸之路就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当纷争不断、战乱丛生时,丝绸之路就衰落萧条。丝绸之路的兴衰表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是繁荣的根基。当前,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求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把维护世界和平和周边区域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和平发展、和睦相处、和谐共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国梦、促进世界繁荣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开放包容是关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国还称不上一个真正意义的世界大国。丝绸之路的开辟,助推了汉唐盛世伟业,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历史告诉我们,开放是进步的先导,封闭是落后的根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树立全球化视野,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胸襟积极学习借鉴有益发展经验,推动区域合作,共享发展资源,形成协同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交流是纽带。丝绸之路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一条商旅贸易的通道,更在于它是一条文化交流碰撞的通道,使人类文明进步的星河更加灿烂夺目。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面向世界,加强文化交流,彰显文化特色,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在文化互鉴中增强软实力,在博采众长中展示新形象。

互利共赢是目标。丝绸之路沿途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但加快经济发展、增进国民福祉的目标是相同的,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意愿是一致的。取长补短才能互惠互利,深化合作才能共生共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在产业转移、应对国际金融和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等领域更加紧密地合作,最大限度地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