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做“自食其肉”的“馋人”

勿做“自食其肉”的“馋人”

核心提示:察古知今,历史反复告诫我们一条道理:“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因此,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莫贪图一时的眼前之乐而去做“自食其肉”的“馋人”。

《贞观政要》记载,有一次唐太宗读了北周、北齐历史,对魏征说,北齐后主靠横征暴敛满足自己“深好奢侈”的欲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他的根据是:“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这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想的另一种表述,同样形象深刻,发人深省。

从古至今,政府和官员的衣食俸禄,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世上的财富有哪一件是“白”来的?自恃“白花”“白吃”者,挥霍的是人民的血汗,伤害的是群众的感情,结下的是社会的怨恨,得到的必然是“自食其肉、肉尽必死”的恶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史上心忧天下的达观者,早对不顾人民疾苦而沉迷一己之乐的当权者发出了警告。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红线毯》,就鞭挞了宫廷内踏着地毯彻夜歌舞的奢靡现象,对搜刮民脂民膏向皇帝进献红线毯的宣州太守予以谴责:“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立即被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弄昏了头脑,搜罗天下财富、上马工程浩大的阿房宫。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揭露道:“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如此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的结果,使得本来打算留下万世基业的秦始皇死后不久,便天下大乱,秦王朝灰飞烟灭,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也没有逃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下场。杜牧最后感慨地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又是多么严厉的警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深刻指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察古知今,历史反复告诫我们一条道理:“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因此,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莫贪图一时的眼前之乐而去做“自食其肉”的“馋人”。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