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需妥善应对负面溢出效应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选择的宽松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参考指标也决定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可能是慢步调,由于导致失业率下降的因素较多,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上行通常又比资产价格通胀上行滞后,所以因失业率大幅下降和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上行导致宽松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速度可能会比市场预想得要慢。
专家还指出,从得失分析上来看,美联储QE3“瘦身”计划延后,美国经济其实并非是受害者,而在短期零利率和长期利率被压低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也能减少国债的付息压力,而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新兴市场国家则应妥善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
孙涛表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但有利于推高资产价格和带来财富效应,而且可以通过做大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来降低美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化宽松政策将是美联储尽可能延长的政策,量化宽松退出延后还能帮助美国降低国债融资成本,当然也可能增加如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丝特·乔治所说的金融失衡;一旦条件成熟(如通胀率骤升),美联储可能迅速提高利率,从而再次在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汇率等方面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负面冲击;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在量化宽松没有退出前的过渡期内,加快关键改革,增强自身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