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前瞻:全面深化改革该从哪里突破(2)

三中全会前瞻:全面深化改革该从哪里突破(2)

●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二轮改革

1984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二轮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该《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必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改革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在农村成功之后,就进入了向城市全面推进的阶段。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经济发展全局是一个关键问题。这样,增强企业活力就成为全面推进改革阶段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

●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三轮改革

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三轮改革,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在这次全会之前,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不仅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性的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进行零敲碎打、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对改革的性质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十四届三中全会依据这些新的认识,在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成为加快改革步伐阶段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四轮改革

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展开的第四轮改革,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该《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目前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之后,对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成为深化改革阶段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

综上所述,在过去30多年的4轮改革中,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不断明确和深化。在此基础上,随着改革每一阶段的推进,改革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选择也在不断升级。但总起来说,对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涵的理解,主要是指推动生产力在量上的扩大,使生产力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