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部门下属的政策研究机构
党政部门下属的政策研究机构指各级党委、政府下属的行政性的、具有政策研究功能或承担部分政策研究职责的部门。按照这些部门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党校和行政学院。
党校和行政学院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下属的负责党政干部轮训的机构。比如著名的中央党校就是负责轮训和培训中国共产党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国家行政学院则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和政策研究人才,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机构。
以上二者均具有政策研究功能,中央党校的政策研究工作主要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为重点,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央决策服务。
国家行政学院的政策研究则更加偏重于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战略,如从2003年起国家行政学院与欧盟联合启动的“中欧公共管理项目”,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战略政策研究”,即围绕重要的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每年选择一个适当的专题,以国家行政学院为平台,通过宏观的战略政策讨论及专业化的分析研究,为中央各部门(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重点)和地方各级政府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并出版研究成果。
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党校与行政学院,有些地方甚至县一级也设有党校。
第二类是各级政策研究室。
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政策研究室,前者主要承担对本部委的核心职能和政策制定进行研究,并向部门领导提供政策咨询的职责,后者则主要承担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向地方党政领导提供政策咨询的职能。
部委一级的政策研究室发挥着重要的内部研究功能,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担部门领导交办的任务,重点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中全局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又如商务部的政策研究室,则主要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任务,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地方各级政策研究室,主要指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内部的政策研究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县区一级政府成立政策研究室的也不在少数,例如处在全国行政改革前沿的广东省佛山市,就在综合改革试验的过程中率先在县区一级探索组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咨询机构,负责本县区内部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政策咨询、民意调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第三类是各级地方参事室。
除了政策研究室以外,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1个副省级城市还设有参事室。地方参事室是具有统战性质的战略咨询机构,各级地方政府授聘的参事都是地方的博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凡设立参事室的地方政府,大都设有文史研究馆,它们是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参事约1000名。
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地方参事室影响地方政策制定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参事室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本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咨询任务,而是通过更积极主动的行动影响地方重大政策的制定,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省内参事室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例如浙江省参事室,近年来通过整合省内智力资源,主动组织人力对各层级行政体制进行了大量独立调研,并向地方决策者递交专门报告。他们最早向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行政管理体制回归省直管”的对策,对后来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跨省参事室之间横向联动加强。例如上海市参事室近年来牵头组织了长江流域13个省、市的政府参事就开发长江黄金水道问题展开了联合调研,调研组提交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并引起交通部的高度重视。
最后,中央与地方参事室纵向联动加强。地方参事机构有时也会面临一些自身无法破解的政策难题,如有些政策会涉及更多的部门、行业利益,甚至涉及管理体制之间的协调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例如浙江省参事室在2007年就针对几十年来由于体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富春江船闸碍航‘瓶颈’改造工程”,通过与国务院参事室联动努力,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