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合人民利益 激发文化活力(2)

切合人民利益 激发文化活力(2)

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期,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树立人民性的理念宗旨,从分类推进的外延式改革向理念导向的内涵式改革转型

面对这样的改革发展困境,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需要从过渡性的机制性调整转向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质性改革,从分类推进的外延式改革向理念导向的内涵式改革转型。没有理念的改革只是工具性的革新,没有理念的改革是缺乏灵魂和方向的改革。下一步内涵式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以文化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巩固文化分类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理念明确、机制精简高效、依法规范有序的文化行政体制改革。

内涵式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有清晰明确的文化发展理念。改革就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正确信念的引导。当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尤其需要信念的力量。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期,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树立人民性的理念宗旨,促进实质性变革。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人民性就始终是我党文化政策的基础和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之前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也都将人民性确立为当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确立了人民性这个内涵式文化改革发展的航标,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与难题也就有了解决的依据和方向,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也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文化的人民性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建设要让人民满意,文化建设要团结和振奋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协力奋斗。将人民性的文化思想理念贯穿文化体制改革的始终,克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克服文化行政机制的本位利益,以人民文化权益和国家文化利益为重,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走向最终的成功。

内涵式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形成精简高效的大文化管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简化行政审批

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真正转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行政权力要退出更多可经营性文化行业,打破文化稀缺资源的部门垄断,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获得公信力,真正具有文化战略指导的高度。其中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切实推进广播电视业的转企改制,尽快实现传媒间的数字融合,推动我国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公共产品,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或市场化提供来实现,这样做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且文化行政部门只有从办文化的利益本位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坚持文化为民的理念,实现做细做精做好管文化的职能。

从条块分割向统筹指导真正转变。通过深化改革,坚决打破文化建设中的行政本位主义障碍,逐步建构完善大文化行政管理格局,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真正具有总体文化发展的战略统筹能力。关键的任务是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逐步消弭文艺、出版、广电、网络等条块分割的旧制区隔,破除行政壁垒和威权垄断,从管控型文化行政向服务性文化行政转变。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投融资体系和文化产品监管机制,实现文化资源资产的优化整合,做大做强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满足人民的多样性文化精神需求,扩大文化内需,发挥文化创意的融合与辐射作用,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