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和优势,在于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同市场经济的灵活性、效率性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规律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市场调节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不是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也要实行政府干预。比如,二战后,日本、法国、韩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包括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都是在用“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制约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可以避免和削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的经济震荡和经济危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效率。市场经济的这种正面效应是主要的、肯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应对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突发事件上,也表现出远胜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例如,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有效应对,使中国经济先走出低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风行世界的《经济学》一书中就指出:“讨论市场失灵,是为了将我们对市场的热情稍稍降温,对看不见的手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迷恋于市场机制的美妙——以为它本身完美无缺。”“价格机制的辩护者和批评者们应当认识到,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经济学》中译本第12版上,第78、83页)。
市场配置资源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以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在我国都已显露出来。首先,分配领域的不公平和差距过大的趋势,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其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多个部门的产能过剩。钢材、煤炭等产品时而需求扩大,价格猛涨,利润滚滚;时而需求下降,产品滞销,价格跌落。这表明,宏观调控应更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我们既要更加重视市场规律,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调控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市场的作用既要发挥,又要加以驾驭和调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