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从洋务运动的“工学并举”,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指导下的“半工半读”,到改革开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进入新世纪,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和发展。但整体来说,我国校企合作的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对职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需要立足全局,加强顶层设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引领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一要加强统筹水平,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

职业教育是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基石,是我国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推进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产业需要,积极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生相伴,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因此,提升职业教育统筹水平,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成为必然。首先,应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家产业调整与布局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技能人才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升级。其次,应在进一步明确地市统筹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规划,鼓励地方以产业园区、职业园区为依托,构建区域技术技能复合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对接,以高技能人才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以职业教育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再其次,加强制度设计,明确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参与职业教育、履行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责任,将企业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政策制度是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依据。纵观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依靠政策法规引导、调整、规范、约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是普遍做法。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地方先行先试,出台了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整体上,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体系还远未形成。因此,积极推进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成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国家层面,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国家层面法规条例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为地方法规条例的制定提供上位法依据和支持。启动其他配套法律条规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地方层面,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的修订或制定提供实践支撑。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着手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条例,条件尚未成熟的地方可先进行相关制度政策试点,逐步推进。要通过政策制度体系的构建,逐步明晰政、行、企、校各方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权利,构建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政策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