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调查(5)

道德的力量——“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调查(5)

青县快乐阳光爱心协会的爱心之路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先后捐出及募集款项达60万元,救助孤寡老人100余人,扶助贫困学生400余人。“善行河北”活动开展后,快乐阳光爱心协会得到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得以在民政部门登记成为群众团体,使他们的志愿者事业前景更加阳光灿烂。协会负责人对志愿者组织的定位非常生动:“说到做善事,如果说政府和国家是砌墙的,我们志愿者就是灌缝的!”青县打虎村村支书对我们说,志愿者组织作用很大,我们的志愿者救援队已经有90多人。过去庄稼成熟后,村里村外都有人偷,收晚了就没了,要花钱请人巡逻,现在有志愿者救援队义务巡逻了,再没有偷窃的事情发生。

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新街社区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了以“七彩公益、情系你我”为主题的“草根”公益团,定期开展环境治理、治安巡逻、科普宣传等志愿活动,把社区建成了温馨的大家庭。为更好解决居家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社区成立了石家庄市首家日间照料中心,设有餐厅、休息室、保健康复室、阅览室,街道探索出一种适合老年人“白天到中心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岗上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吃的放心、住的舒心;上学不用愁,住院不用怕;月月有补贴,养老有保障;水源热泵好、节能又环保;路宽民风正,支持好领导。”这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展望前景:新思考

“善行河北”活动所采取的办法,看似平常普通,实则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有别样的风采,有明显的效果,也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1. 道德建设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特殊作用。

河北城乡志愿者的道德实践证明,在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面前,道德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突出出来。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健全的市场经济不但需要健全的法制来配合,同时也需要健全的道德作为支撑。如果只有法的规范和制裁,没有道德的配合,一些人总会千方百计寻找漏洞、钻空子。正如荀子所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没有良好的道德风气作基础,法制再严格,打击再有力,也难以完全遏制歪风邪气。河北城乡开展道德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道德是社会管理之根,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氛围,不仅可以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管理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程。

同时,道德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不足。河北城乡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和行为,既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又拓展了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空间,真实体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得更美好”的境界。同时,道德作用的发挥,能够有效化解种种人际矛盾,有助于形成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谦和礼让的社会心态,容易构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道德职能在社会管理中的转换,成本低,作用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德建设要落地。

事实证明,要使道德建设取得成效,必须有硬指标、硬任务,必须有落地的、管用的载体和举措,道德建设要做实功,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例如,岗上村坚持以《功德录》为载体进行道德建设的方法,值得在广大城乡社区总结推广。《功德录》通过记录、表彰、奖励发生在村民身上的好人好事,潜移默化地进行趋善避恶的道德导向,培育良好的村风民俗,既善恶彰显、昭告乡里,又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更便于“攀比”、激发“竞赛”,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使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喜闻乐见,自觉自愿地汇集到做好人好事的队伍中来。

3.道德建设要组织起来。

在“善行河北”活动中,志愿者组织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在不少城乡社区实际已经发挥着村(居)民自治的作用。当地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完善保障。比如,在建南社区和新华社区,社区居委会在政府拨款的基础上,尽量争取辖区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用于日常志愿服务、培训、表彰奖励,以及因意外事件造成志愿者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后的赔偿补助等。同时,社区党委定期和志愿者们沟通工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出主意、想办法,避免了志愿服务的盲目性。社区物业多方征求居民意见,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将居民迫切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给志愿服务站,使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社区业主委员会通过与居民的日常交流,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使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

4. 道德建设要成为“手边活”、“家常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进行突击就能见到成效的。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道德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小的气力,有的也探索出了不错的方法,但由于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致使抓的时候见成效,手一松又故态重萌。如此反复几次,就容易使人们心灰意冷,觉得不过是走形式、摆样子、一阵风。因此,关键是结合各地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便于操作,便于长期坚持,便于巩固提高的长效机制。要努力把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手边活”、“家常事”,既褒奖献爱心、作奉献的“大善”,也鼓励举手之劳的“小善”。正如青县快乐阳光爱心协会年轻的女会长所说:一个微小的善行就是一个道德号召,一次站出来的志愿者就是一面道德旗帜。“途之人可以为禹”,古人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调研组成员:夏伟东  李 菱  李艳玲  狄英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