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精神看不同地区的价值追求

从地域精神看不同地区的价值追求

关于当前各地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21个省(区、市)和近200个城市地域精神表述语频次

21个省(区、市)和近200个城市地域精神表述语频次

地域精神数量对比图

地域精神数量对比图

农民群体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

农民群体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

数据引自《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樊浩等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地域精神,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城市精神。当前各地提炼的地域精神简明扼要、特点鲜明,但也有一些地方在精神提炼、传播、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目跟风,内容空泛,提炼不够,转化不充分等。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在对全国各地地域精神进行调研之后,得出结论,要塑造和培育好地域精神,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凝聚地域共识,同时强化社会各界对地域精神的认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些地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地域精神,例如,北京市提出了“北京精神”,云南省提出了“云南精神”,苏州市提出了“苏州精神”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各地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的基本情况,归纳地域精神的主要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准地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着力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塑造地域精神的实现路径。

当前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课题组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电话咨询和网络检索等方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城市的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内容涉及了解地域精神提炼过程、归纳地域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地域精神的传播和转化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显示,目前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地域精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4个自治区,广东、福建、湖南、贵州、云南、浙江、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安徽13个省,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分之二。辽宁、海南等地的精神正在提炼,尚未公布。除此之外,长沙、贵阳、昆明、惠州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城市精神。各地地域精神表述语例如,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云南精神:“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贵阳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惠州精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等等。

综观各地地域精神生成和提炼过程,大多都经历了精神大讨论、面向公众广泛征集、投票评选、专家审定、党委认定及最终公布等过程,如北京、上海、天津、广西、广东、江苏、新疆、深圳、株洲、武汉、温州等地;有的地方则通过党代会、全会等会议形式确认,如福建、贵州、山东、河北、晋城、廊坊、乌鲁木齐等地。

各地地域精神表述语长短不一,一般由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构成,从4个字到16个字不等,表述都比较简练,能较好反映地域精神的特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⒈具有独特的地域特性

我国疆域辽阔,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上有很大的差异,各省区各城市均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既是生存条件,又是发展优势,很多地方将地域特色体现到了地域精神中。例如,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山区环境直接影响着云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云南省提出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突出了“高原”和“大山”这两个地域特色;重庆的“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让人一看就知道重庆是一座江山之城,江山环境培养了重庆人负重自强、勇于登攀的精神;兰州的“河汇百流、九曲不回”,高度概括出兰州的地域特色;泰安的“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直接体现攀登“天下第一山”——泰山所需的精神状态;株洲“火车头精神”体现了其铁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

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威武不屈的民族情操、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精神的沉淀。历史精神是地域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传承历史精神是地域精神的现实责任。各地地域精神均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地域历史文脉,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地域历史传统。例如,长沙精神的“心忧天下”表现出长沙面向世界的开放胸襟和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北京、广西、福建、天津、陕西、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域精神中的“爱国”,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湖南、山西的“图强”,宁夏、长春的“自强不息”,以及吉林市的“摇橹人精神”都展现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和拼搏创业的奋发精神。

⒊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人文内涵是地域精神的核心内容,它体现在地域精神中,就是反映人们对理想、信念、文明和道德等各方面的价值追求。当前各地地域精神都凸显了人文内涵。例如,北京的“厚德”,广东的“厚于德”,陕西的“宽厚包容”都彰显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天津、济南的“诚信”,河北的“重信尚义”,山东的“忠诚守信”,成都的“智慧诚信”,西宁的“包容诚信”,晋城的“崇实守信”反映了当地质朴亲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宜兴、苏州、惠州、佛山的“崇文”,反映了当地群众重视文化、传承文化的优良传统;唐山的“感恩”“博爱”,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福建的“乐善好施”,体现了“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对地域精神的推崇有不同之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地域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例如,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近200个城市的地域精神中,有59家以“开放”作为重要内容,有78家以“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有47家以“和谐”作为重要内容。从字面上理解,“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就是要有全球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谐”蕴含着协调、融合、平衡之意,体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共生共融的关系,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互为依存的深刻关系,等等。这些词语因时代而生,并使地域精神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质。

⒌具有地理空间的差异性

提出地域精神的东部地区有112个,占51%,中部地区有58个,占27%,西部地区有49个,占22%。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在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上走在前列,特别是江苏(23个)、浙江(22个)、山东(18个)和广东(19个),这4个省份总数就达82个,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数量上稍少,提炼数量较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湖南(11个)、四川(11个)、安徽(10个)。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