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增长步伐持续放缓,是世界经济不得不面临的新的风险。新兴经济体既面临应对来自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的冲击风险,又面临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任务,因此,IMF预测2013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将实现5.0%的增长,仅比上年4.9%略微高一点。但若外部环境继续恶化,自生增长动力不够强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恐持续放缓,低速增长恐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新常态”。
结构性调整普遍缓慢或滞后,是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深层风险。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均采取了多轮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但政策刺激功能难以为继,新的增长动力应来自深化的经济结构改革。然而,所谓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涉及各方利益、触动深层次矛盾的长期改革,与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现实目标相冲突,实际面临“长痛”与“短痛”的选择。许多国家改革面临多重阻力,改革进程推进缓慢。
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势必将影响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稳健增长。为了应对危机的冲击,重塑民族产业竞争优势,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例如,中国已经连续17年在全球遭受反倾销,成为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案;4月美国农业部宣布的联邦政府采购指定生物产品新指南,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阿根廷对中国服装进行反倾销调查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势必影响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眼下,因发达国家复苏势头并不强劲,新兴经济体增长减缓趋势明显,世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全球范围高债务、高失业现象依然普遍,低速增长仍将是世界经济中长期的一种“常态现象”。IMF预计2013年全世界经济增长约为3.6%,这一增速还可能会下调。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依然存在的情况,国际社会只有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共渡难关,推动世界经济朝向稳定、健康、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前进。
如何看待新兴市场面临的金融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肖立晟
在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全球流动性逐步收缩的背景下,新兴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再度受到冲击,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将会爆发大面积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原因在于:
第一、美联储已经实施前瞻性指引,相当于确定了全球流动性供给规则,投资者形成了明确的预期,不会再次出现传统的“suddenly stop”:此前美联储突然加息,资本出现逆转,新兴市场猝不及防引发国内企业资金链断裂,爆发金融危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