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现实审视

新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现实审视

【摘 要】农村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行为文化层面的农村民俗文化呈现形态统一化、价值边缘化和传承断裂化的新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保护与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建立政府主导机制,以群众参与为基础、文化组织为依托,形成农村民俗文化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关键词】民俗文化;新农村;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传播,我国农村民俗文化受到冲击,许多民俗文化正处于变异甚至濒危的状态。因此,充分认识农村民俗文化问题,找出保护、继承、弘扬农村民俗文化的对策,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 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的内涵。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聚的民众创造、共享、继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文化现象。

农村民俗文化,则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农耕文明中形成并积淀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质文化层面,主要包括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等;行为文化层面,主要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包括生产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及观念文化层面,主要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