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系格局: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在逻辑基础。但是,如何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则成为界划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分界线。一般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种倾向:一是形而上学式坚持,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结论和观点不加分辨地全盘吸收,二是辩证式坚持,即坚持有所区分、有所选择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第一种情况,从本质上而言是理论原教旨主义的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两种表现,即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将经典作家的理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一切从教条出发而不考虑客观变化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经典作家的结论有丝毫改变,就认为是违背了经典作家的意愿,就会加以最为坚决地反对。本本主义亦是如此,它坚持一切从本本出发,是教条主义的“孪生兄弟”。表面上看来,如此维护、信奉经典作家的理论有利于理论的发展,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其实不然。将经典作家的理论视为不可侵犯的教条,实际上是封闭了理论发展的空间;不顾具体实际情况照搬照抄经典作家的理论,不但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反而会危害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其理论之初就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不是绝对真理而可以照搬照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681教条主义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的主观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立的,是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敌人。理论原教旨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观点出发,不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而是运用理论绑架现实,最终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教条”所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方法而非结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所有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4]47-48当然,卢卡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质的表述尽管略显极端,但是其以近乎夸张的方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实质,突出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非教条式态度。在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理论原教旨主义问题上,卢卡奇上述思想有其积极意义。
第二种情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究其实质而言是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彰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是一字一句不动地坚持才算是真坚持,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若干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结论不动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742-743因此,辩证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与教条式“假坚持”针锋相对的“真坚持”。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结论并不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把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主要不是体现在仅仅固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故步自封。当然,不可否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鉴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但实践的流变性决定了理论必须结合具体实践而不断发展,理论的常青之处和生命之源在于实践。因此,结合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不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支持者”。诸如,苏东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否认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或发展,一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有任何违背的地方,不论是否契合实践发展的步伐,一律将其视为修正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而加以反对或批判。诸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在很长时期内被苏联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视为“民族化”倾向而加以批判。然而,苏东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出发,忽视具体实际情况,用理论“裁剪”现实的教条式坚持最终导致“红旗落地”、“共产党下台”、“社会主义倒塌”的悲痛结局。共产党、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而言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密切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武器”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党执政建设的“武器的批判”上。苏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坚持,从根本上封闭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难以真正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可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突破性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佳良策。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需加以科学分析,全面把握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我们常说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其中“一脉相承”的“脉”是什么?所谓“脉”即是指:“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5]4294可见,“脉”就是贯穿始终的不变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遗传学知识,DNA是具有遗传性质的大分子,它决定了生物生长发育的性状。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脉”称为马克思主义的“DNA”。马克思主义的“DNA”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本质的东西,是最不能改变的东西,如果“DNA”发生突变,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们遗传了马克思主义的“DNA”,通过基因的配型比对,它们的“DNA”和马克思主义的“DNA”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DNA”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也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从这个层次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DNA”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我们所坚持和发展的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而不是具体的原理,更不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哲学形态。”[6]40
所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理论伊始就存在的、始终不变的理论“内核”。那么,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需要发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是对广义上基本精神的发展,而是集中在对狭义层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重大结论不能当作基本原理来坚持;二是针对在实践中经过检验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重大结论,我们可以根据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狭义上)的内涵;三是对于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新的重大结论,只要是实践证明正确,就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加以坚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