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控制力下的改革
在涉及央地关系上,本轮改革有权力上移的趋势,与以往的“放权”改革似乎有所不同。有一种声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中央权威,高层必须有强大的控制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在过去多年来一直得到不断重申,原则上的争议并不大,但具体到执行,由于各种具体利益问题的阻碍,往往流于口头表达。
当官僚体系本身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对象时,除了增强社会力量,加大社会活力进行消解外,以“顶层设计”的方式集中权力,对各部门利益进行消减,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仅可以保证改革的整体协调性,还可以保证改革措施得到更有效执行,似乎是另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但“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推进,是否会严重影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值得认真观察。而一直讨论的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在目前的方案中未有体现,纪检逐步垂直管理和司法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强,地方政府从财权到事权两方面都有弱化趋势。这一方面可能将地方政府从维稳和靠自己挣钱或“跑部钱进”解决社会事务的苦力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如何从“开发总公司”过渡到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各部委之先,公开发布了其三中全会精神传达会议的内容。
其中,首先即要求参会人员对决议精神要“学深学透”,并表示要“切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统筹研究和总体谋划,“抓紧谋划一批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关键和重要作用的重大改革,制定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把握时机、适时推出”;并表示,要加快重大改革推进框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统筹协调机制和纵横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体系。
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其作为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综合宏观经济部门,对于整体推进经济改革的雄心。
一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是凭借其自身才干成为各任总理不可缺少的主要助手的,很多时候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风光,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上面的命令必须要执行,而同是部级机构,很多时候协调其他部委时,并不好协调。他认为成立中央级改革领导小组,一些重要的政策,可能还是得国家发改委具体来做,而以中央的名义进行,以后可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