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增量改革”走到负效应临界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仍然很多,改革难度也越来越大。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发出了“改革又到闯关时,不改革没出路”的警告。11月9日-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改革,被誉为35年后改革再起步,有望释放改革“新红利”。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政策导向看,中国改革将经历一次浴火重生式的“整体突围”,新一轮整体改革再起航,习李新政正在下一盘利于当前和长远的“大棋”。
整体改革新机遇
改革进入到今天,几乎没有哪一年像目前这样汇聚如此强劲的改革呼声,也几乎没有哪一项改革像“整体改革”那样凝聚如此广泛的共识,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中国整体改革面临着新机遇。
一是从内外改革环境看,世界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进入新一轮变革调整期,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的冲击影响显著,倒逼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经过30多年由农村到城市,由计划到市场的改革,早已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客观上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全局性变革,整体改革共识呼声越来越强烈。内外部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改革不能再跛足前行。新一届中央领导早已关注到改革的难度并发出了“壮士断腕”推进改革的誓言,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是从理论方面看,整体改革理论早已蓄势待发。“整体改革理论”的意见曾经被“七五”计划建议所吸取,整体改革理论仍可能是中国新一轮整体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2010年,以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高票当选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这个理论主张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领域协调推进。在去年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唱一和”、“跨界”发言,就引发市场对新一轮金融整体改革启幕的猜想。
三是从地方试点看,中央政府早前批准的广东省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福建平潭等一批改革试点区已在为全局改革探路。而今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以开放促改革打造经济升级版,不仅是一项加速提升上海转型发展的动议,也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次“练兵”,包含诸多领域改革,尤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重大制度变革和金融改革开放为突破,尽管自贸区政策方面尚有不少可以改进或突破的地方。实际上,30多年前的深圳蛇口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一场系统、综合和整体性的改革。
整体改革新轮廓
《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这将是中国今后10年乃至20年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这个新一轮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侧重全局,涉及全面改革的总体方向、原则、目标、任务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改革,而非以往所提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从新一轮整体改革的新轮廓看,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是明确改革目标和时间节点。《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种说法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改革理念从管理到治理,赋予了“治理”更高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很清晰,不仅是经济发展目标,也不仅仅是其他某一方面的体制,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领域必然要涵盖经济、行政和司法等方面,也将使中国现代化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是突出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以往对市场的表述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然,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向确定了,并要更加突出市场的作用。市场化的方向必然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要转向法治型的市场经济,正如《决定》中所强调的“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是明确“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决定》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并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一方面,石头还是要继续摸,毕竟这是一项无前人进行过的改革事业;另一方面,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与此前一些知名学者呼吁恢复“体改委”的愿望基本一致。体改委曾是中国政府组成部门中最位高权重的,与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并列,专司改革设计和协调。不过,这次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信规格比当年部级单位的体改委更高,也更有利于改革的统筹协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