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与中国能源安全探析(3)

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与中国能源安全探析(3)

 三 中国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的策略考量

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为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气”,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老大”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而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必然急剧增加。如何有效解决石油短缺问题,切实保障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西亚北非地区仍将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着眼于应对该地区当前的紧张形势,中国须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

(一)尽快构建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

鉴于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中国能源企业有意识地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步伐,海外油气投资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海油”)三巨头为首的中国石油企业在西亚北非地区的油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该地区的油气投资已经遍布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等多个国家。201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批准了五大海外能源投资项目,项目所在地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项目类型涉及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同年,三巨头的海外权益油气当量产量约为 1 亿吨 ;其中,中石化海外资产已经累计超过 6 000 亿元人民币,在 55 个国家开展业务。

然而,随着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石油企业获取国际资源的难度日趋走高,海外投资的地缘政治、金融外汇、法律政策等风险也愈发增大。当今时代,能源企业“走出去”靠的不光是运气和勇气,更要依靠比较充裕的能源外交知识经验和人才储备,尤其是在事前要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正反两方面的鲜活案例都一再印证这一点 :政府外交的有力后援大大加快了中国三大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的速度,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利比亚战争给不知所措的中国石油企业造成逾百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具体来说,针对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中国可以在一些选定的重点区域或国家设立半官半商的专门能源外交机构,通过加强对西亚北非地区以及对东道国的政治生态、安全形势、风土人情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中国石油企业赴当地开展油气投资业务提供各种前瞻性、预警式的资讯指导与决策参考,以促进在该地区油气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尽量避免或减少因盲动冒进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

中国在石油的进口渠道上比较单一,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石油战略性储备也才刚刚起步 ;在石油的运输通道上比较有限,为数不多的几条海上运输航线极易遭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封锁,也无法排除遭遇海盗活动的威胁。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过于倚重矛盾盘根错节、战乱此起彼伏的西亚北非地区,而石油对外依存度日增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极易受到该地区局势不稳定的直接冲击。不宜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篮子里的道理毋庸赘言,如何实现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是中国在应对能源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想一举实现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以摆脱对西亚北非地区的高度依赖,既不现实也不明智。从可行性的角度来审视,不妨考虑分步骤、有计划地稳健推进。

近些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安哥拉、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拓展新油源,石油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上述国家和地区已渐趋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战略替代来源地、重要缓冲区,为切实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机动地缘空间”。与此同时,连接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的多条油气管道陆续贯通,使得中国的能源运输渠道不再严重受制于几大海上生命线的羁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版本的“马六甲困局”的挤压,并从一个侧面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博弈能力。

从当前的整体国际形势来研判,发生大规模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很小。然而过去两年来西亚北非地区动荡连锁冲击波以及目前仍不太明朗的叙利亚、伊朗局势,一再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强化中国能源应急能力不足这一“国之软肋”,加紧石油战略储备工程建设。2003 年前后,中国正式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可用天数为 30 天左右,较之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大建设的速度与投资的力度。身为日益崛起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已是举足轻重的“战略买家”,俄罗斯、中亚、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冀望中国成为其稳定的出口市场,为此中国应抓住有利契机,努力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加快提升中国石油战略储备水平。

(三)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自从石油成为一种战略性物资而非一般性商品之时起,军事手段就一直伴随着国际能源贸易,甚至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主要战争大都与能源资源的争夺紧密相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石油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消费国需要供应安全,生产国需要需求安全。而产油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运输通道上各种可能出现的威胁风险以及国际能源市场中激烈的角逐,使得各国都在国际能源贸易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保有并在必要时加以运用的军事力量。当世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其全球军事存在的扩大几乎总是与石油能源版图的扩张同步。

由于中国融入当今国际体系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日渐增高,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环境以及地区局势之间的关联度也更趋强化。当今中国的国家利益早已渗透到全球各地,而近年来中国的海外合法权益也时常遭受各种侵害,尤以 2010 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动荡这一时期为最。从 2011 年中国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战争以及苏丹分裂过程中的遭遇来看,没有一国军事力量作为坚强有力的守护神和监护人,海外合法权益有时难免“弱不禁风”。现实迫切要求中国拓展出各种可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特别是着手增强远洋海军投放能力,重点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危机预警能力、战略能源设施防护能力和能源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中国海军参与索马里护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维护海外能源利益方面外交、军事保护手段严重不足,是当前中国能源安全形势的一个客观现实。而从中国海外能源利益面的扩展来看,中国军队迈出国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最后保障势在必行。就以当前的伊朗核问题来说,中国在伊朗的利益触角涉及经贸合作、能源安全、地缘战略等诸多领域。考虑到西方诉诸武力将极大损害中国在伊朗的能源利益,中国可以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斡旋和军事交流等手法来努力驱散积聚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战争阴霾”。

 四 结论

能源安全是事关一国安全大局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处“瓶颈”构成多方掣肘:一次能源供应全面紧张,能源可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石油对外依存度增速过快,石油供应安全形势严峻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严重 ;能源危机管理和安全预警应急机制缺失;国际舆论上“中国能源威胁论”不时冒出来,“走出去”战略面临多重挑战等。

西亚北非地区盘根错节的矛盾纠葛、错综复杂的紧张局势目前仍处在继续发酵之中,因而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复合影响也是一个不止牵涉近期、更关乎中长期的动态课题,中国需要根据地区形势的发展实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跟踪调整。有鉴于此,中国除了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鼓励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等各种原则与既有措施外,中国的决策部门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有前瞻性、有可行性、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以便从容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状,切实有效地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