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娱乐眼光看待曹操DNA研究
通过对现代曹姓族群的DNA抽样检测,追溯家族基因遗传历史,用科学数据研究曹操,这本来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但在媒体报道相关新闻之后,竟惹来不少网友的嘲讽和吐槽,甚至有人觉得复旦的研究“没有意义”“浪费科研资源”。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科学的角度看,DNA检测技术已步入成熟运用阶段,如果检测样本符合标准,其准确率将非常高。DNA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众多领域广泛采用的检测手段,这一技术在司法鉴定、生物研究、药品研发等方面,应用得都比较广泛。
复旦课题组所采取的DNA检测方法,也是严格按照科学流程对曹姓族群抽样,排除部分不可靠样本,在确定性范围内所做的基因科研。该项成果的意义,在于将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与现代基因检测手段结合,从而倒溯家族基因源头,破解历史迷局。可以说,这样的研究课题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是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一种突破。
这种跨界融合研究方法,可以在总结完善之后,用以检测部分历史争议人物,验证相关史料的真伪,并推而广之用于其他领域。比如,治疗家族遗传病,研究民族进化历程,研究历史移民分布等,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我国的历史文献浩瀚如海,真伪掺杂非常复杂。其中,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存在激烈争议,仅凭借文字资料难以辨别真伪。如果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则可以通过科学,数据加以佐证,进而拨开历史的迷雾。
由此可见,课题组做的曹操DNA检测研究,乃是一项遵循科学规律的严肃研究工作。公众不应因为这项研究与曹操有关,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墓”真伪之辩,就用娱乐化的态度对待此项科研成果。
我国民众的科学知识本就浅薄,科普工作又做得不到位,很多人对前沿科技不够了解,又欠缺探究科学真相的精神,难免会闹出各种科盲笑话。因此,民众对不了解的科学研究成果,切勿轻率下定论,媒体更不应推波助澜。身处信息时代,各种科学资料几乎都能在网上查到,如果有自己不了解的问题,不妨在好奇之余拿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先做足功课再进行理性评判。
研究DNA揭曹操身世意义何在?
我们知道,从DNA水平上研究家族基因组,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分析是否存在某种遗传疾病,找到这些疾病的诱发因素,从而更好地开展基因诊断和治疗,为人类健康提供指导。但对曹操家族,却没有这个现实需求,人们关心的只是曹操的身世之谜、曹操的家族之谜。即使复旦大学课题组的研究结论确实可信,除了消灭了一个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还真想不到这会带来什么社会正能量。
但从新闻报道的研究过程来看,耗费的成本却是巨大的。采集分析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现在做一个肝病DNA检查就得两三百元,做一个亲子DNA鉴定则需上千元,完成总量超过1000例的DNA样本采集和分析,估计花费不会低于百万元。从2009年到现在花了4年时间,占用的实验器材资源、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折算下来也是一笔巨款。不知道复旦大学的课题组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样的研究究竟值不值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