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复旦研究曹操DNA,如何理解其意义?

【案例】复旦研究曹操DNA,如何理解其意义?

【网络輿情案例】

【事件介绍】

曹操家族DNA研究遭质疑 复旦回应:不是闹着玩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家族内共有的基因类型。网民对此议论纷纷,针对网民“拿着科研经费当儿戏,‘吃饱了饭没事干’”的质疑,课题组专家表示,科学研究不是闹着玩,或者功利性地为了帮人“认祖归宗”,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而生命科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合作,也将有助于更多历史谜团的揭开。

焦点

1 研究曹操DNA是否为经费?

此前,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假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论。如今,复旦公布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否有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经费之嫌?

该课题组领衔专家之一复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说,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学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用遗传学技术研究历史,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手段运用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正好在这个时候,河南安阳宣称发现了“曹操墓”。“我们觉得,遗传基因学手段,可以为曹操墓的真伪提供佐证,于是就尝试去做了。”

而且,追寻曹操的基因“足迹”也相对容易。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解释: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谱记载比较全,如果随便找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谱,不是断断续续就是缺少记载,肯定没办法做研究;其次,曹操这个人由于历史争议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观上保证了其家族后代的相对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条件较好,材料丰富,所以帮助课题组很快找到了第一个切入口,确定了检测的古DNA样本。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