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改革” 新阶段改革的理论探讨 (2)

“包容性改革” 新阶段改革的理论探讨 (2)

“包容性改革”的三大要义和制度安排

第一要义:包容性思想——海纳百川、包容互鉴。它针对的是心胸狭窄、唯我独尊。

第二要义:包容性制度——公正市场、社会共生。它针对的是非包容性的或称排斥性的体制。

第三要义:包容性运作——超越极端,双线均衡。针对的是绝对极端,剑走偏锋。

三大要义中核心的东西是建立包容性制度,而且我主张“五环式改革”应“环环瞄准包容性制度”。具体来说:经济改革,寻求建立公正的深度市场化经济体制;社会改革,寻求建立多元阶层社会共生的社会体制;政治改革,寻求建立具有最大政治公约数的政治体制;文化改革,寻求建立多元文明交融的文化体制;生态体制改革,寻求建立以天地人产权为基础的环资制度。这样做,是想把包容性制度贯穿于“五环式改革”中,而且争取贯彻到底。

“包容性改革”的运作方略

根据我的实际调查,下一步,中国改革可能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局面,这里说的“极其”二字的复杂程度,国外朋友可能未必了然。为避免掉入悬崖,总的思想是:需采取“大均衡”改革方略,即找准各领域改革的“均衡点”,“在两个鸡蛋上跳舞”。

怎么“跳”法?经济改革,找准市场化和公正化的均衡点;政治改革,找准“深刻革命”与“自我完善”的均衡点;社会改革,找准多元阶层“社会共生”的均衡点;文化改革,找准东西方文明包容互鉴的均衡点;资源环境制度改革,寻求“天地”与“人”的均衡点,敬畏自然,尊重人权。

当然“均衡点”不等于中间点,它是动态均衡的。跟“跷跷板”一样,哪边失衡要适当地往哪边移动一下,找准平衡点。

至于如何具体推进下一步改革?我在今年6月曾完成一份内部研究报告,由中国国家有关部门上报有关高层参阅。香港《经济导报》杂志今年8月底以《给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四点框架性意见》为题,公开发表。其中强调要实施紧迫的、有重点的、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经济改革,我建议突出五个重点。首先是垄断行业改革。依据自己对“垄断行业改革”的研究,提出“结构性破垄”方略,即对中国垄断的三大类、六种情况,区别对待,“三不破、三破”。总的构思是放宽市场准入,包容“国有”与“民营”。包容,就要实行“两平”“一同”,像中国唐朝的有为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说的那样,“朕独爱之如一”。“结构性破垄”比较理性,也比较具包容性,若真的放宽市场准入,是万万不应该回避的。

还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搞活使用权人的土地用益物权),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等。

对于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问题值得思考: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访问延安后,被延安的清廉所打动,回南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宋美龄评论一句:“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如何加强严格有效的体制约束?今天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恐怕都要研究。

我建议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政府自身体制改革为重点。鉴于腐败是当前群众最关注、最痛恨的问题,其中最难的在于解决体制性腐败,应将官员及亲属的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作为重点。自1883年世界诞生第一部财产申报法律以来,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有此制度。中国在浦东等地也有试点,建议尽快推向全国,至少要有个明确的时间表。此外还有司法体制改革等。

媒体上说,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果真是那样,就要实事求是地正视它,而不要回避它。究竟力度如何,大家可以观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