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其克服对策

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其克服对策

摘要: 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贻误发展时机,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下大气力防止和克服。为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在认清形式主义的内涵的基础上,需要深入认识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表现,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对策。

关键词: 形式主义; 防止; 克服; 对策

一、形式主义的内涵及产生根源

1. 形式主义的内涵。毛主席曾经指出: “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动脑筋的东西,形式主义害死人”。1944 年4 月11 日,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谈到,“在我们军队的政治工作中还有几个毛病,这些毛病并不是每个部队都是一样地存在与一样地严重的,但是这些毛病是这样显著与引人注目。有哪些毛病呢? 第一个毛病,就是形式主义”。《辞海》中解释: 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

我们常讲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方法,因为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背道而驰,与我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实干兴邦的思想背道而驰。我们可以把形式主义理解为一种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本质和内容,对党的事业危害性极大的恶劣作风和陋习; 理解为一种严重妨碍各项工作的落实,画蛇添足的工作方法、繁琐冗余的工作程序、虚有其表的工作措施和事倍功半的工作效益的结合。

2. 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首先,思想根源。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唯心主义思想之下的主观主义。这种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过分强调形式,不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把形式上升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割裂开来,思想上陷入主观主义误区,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不懂得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法,分不清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的区别。第二个方面是懒汉主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式主义往往使人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以细求实的工作,而是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和实际上空洞的花架子,以最简单、最省力、最投机取巧的方式力求得到表扬、认可和赞赏。实际上,这部分人搞形式主义的时候也是卖力的,但是却是最没有实效的。第三个方面是个人主义,这也是形式主义的本质所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把形式主义作为一种工具,达到他们追名逐利、沽名钓誉、实现个人私欲的目的。事实说明,有私“欲”就有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个人主义派生出来的。

其次,文化根源。具体来说,形式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表现为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形式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从传统文化上说,我国古代从皇帝巡视率土之滨到诸侯百乘千乘之驾,都是极端讲究形式的高级铺排活动。官吏之间、官民之间的等级差别都是通过繁文缛节的形式加以区别。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代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余思想的流毒,这也是形式主义久治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习惯势力上说,形式主义是旧社会、旧官场遗留的恶习,是小生产的产物。一定的习惯势力与一些“左”的思想,与某些陈旧观念交织到一起,使一些人把形式主义作为成功的做法,并将它经验化、模式化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习惯的说法不愿改,习惯的做法不愿变,于是只能在形式主义的圈子里“惯性运动”。

最后,领导和机关官僚主义作风推动了形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曾经指出: “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领导和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上。二者好比孪生兄弟,其一,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对基层情况不做深入调查研究,遇到事情喜好制造轰动效应,在形式主义上大动脑筋,大做文章。可以说,正是官僚主义的怂恿、教唆,为形式主义盛行大开绿灯。其二,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套花拳绣腿、不求实效的作风迎合了官僚主义好大喜功,满足了官僚主义者权力欲望和虚荣心理。

二、形式主义的表现

1. 表现为哗众取宠、应付群众的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鱼水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忽悠百姓,不办实事; 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从根本上想解决办法,不去彻底解决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事,而是能敷衍就敷衍,能应付就应付; 在对待政绩的问题上,要么大搞铺张浪费,要么建设“形象”工程,要么重复建设; 等等。这种哗众取宠、应付群众的态度,不但浪费了国家财政,纳税人的血汗,时间久了就会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传统优良形象。

2. 表现为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的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虽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这样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就不会出现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的现象。但在实际工作中,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往往热衷于大篇幅陈述所取得的成就,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常往往一笔带过或者寥寥数语; 上级下来做调查研究,习惯于做群众工作,把单位的工作往好处说,导致上级无法调查到基层的真实情况; 在单位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不主动向上级做汇报,以求避免批评和承担责任,导致问题积少成多,最终造成恶劣影响; 等等。这些工作中典型的形式主义,表面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暗藏很大的危机。

3. 表现为注重应酬接待、忽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毛主席早在1930 年5 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可见,搞好调查研究对于干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中,有一些应酬是不可避免,但不能一味地将应酬作为主要工作方法“钻”到里面去。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依靠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同志在工作指导中总是喜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大搞文山会海; 有的把精力用在研究上级的喜好上,至于下级,不管不问,或者有过问,也是只不过是一些对具体负责同志的咨询,至于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如何,则不再思索; 有的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走过场,讲排场,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给下面添堵。这样的作风,都是形式主义的工作方法。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