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脉搏推进城镇建设(3)

把握改革脉搏推进城镇建设(3)

四是城市文脉的承扬。城市发展要有自己的文脉,保住了这个文脉,就保住了城市的“根”,就能增加城市的厚重感,就能重塑城市精神。苏州的周庄、山西的平遥等,都是很典型的事例。周庄历经900多年岁月沧桑而完整地保留了江南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再现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遗存,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之乡。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城市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经常用一些与城市历史毫无联系的手法搞建设,割断了城市文脉,自毁了宝贵财富。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各自特色,发挥文化优势,把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进去,同时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以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和魅力。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工作是迫在眉睫的,需重点突破,一些工作是打基础、谋长远的,需持之以恒地坚持,两者之间需紧密衔接,互为促进。如城镇规划确定以后,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只允许一边走一边丰富,把要紧的工作抓在手头,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而不能前热后冷、干干停停,更不能变来变去瞎折腾。对哪些地方住人,住多少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保持什么样的建筑特色,现阶段应该建设什么,将来应该如何发展等,都应予以科学设计,一经明确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超前与务实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在城市定位上胃口太大,动辄就是国际、国内、区域中心城市,或是功能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还有一些市、县,人口不过100多万,而规划的城市建设面积就高达100多平方公里。这些不能说没有一点依据和实现的可能,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是一厢情愿、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适度超前、适时推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是建设与管理的关系。重建设,轻管理,是城镇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几成痼疾。近年来,虽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建设与管理不同步、不对称的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存在投入不足、法规建设滞后等因素,主观上还在于一些地方认为城市管理既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会带来许多“麻烦”,因而不愿下真功夫、大气力。所以,我们不仅要建好城市,更要高度重视管好城市,不仅要建设住宅和基础设施,还要通过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打造文明、有序、干净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是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当前,一些干部在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做往脸上贴金的事,过多地看重形象、政绩工程,对一些不能引起上级关注、不能露脸、不能形成“影响”、总结里不能体现的事情,则是不闻不问,或是视而不见。这就导致各地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的建设上热情高涨,而对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市政管网(电力、燃气、给排水)或不显眼的城市人防、消防设施等建设重视不够。为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引导,运用好指挥棒的作用,在关注显绩的同时,更要重视潜绩。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樟树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