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及其比较
省际政要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和工作经历等,会对其施政理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本质上讲,理念是一种意识、上层建筑,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施政理念是众多理念中的一种, 对政府的治理方式、手段、措施,起着导引作用。有什么样的施政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施政举措,进而产生相应的施政效果。
(一)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
“施政”,其义为实施政务。“理念”,一指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成果;二指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的普遍概念并加以绝对化;三指理性化的想法、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所谓施政理念,就是实施政务活动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施政的方向、重点、着力点,乃至施政的具体措施。施政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必然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以顺应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省际政要, 要善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更新过时的施政理念; 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对省级政府的热切期盼,并予以积极回应,如此方能为实现一地一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量。
表4(下页)列出了31 省(区、市)政府“一把手”的施政理念。总体上看,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与中央的施政理念是一致的, 大体都包含了关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廉政从政等内容。
(二)省际政要施政理念的比较
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 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从共性方面来看,大体包含如下理念:
一是深化改革、务实肯干。改革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动力,使各省(区、市)经济长期保持增长势头,西部地区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改革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愈来愈多,这些问题和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2013 年7 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痼疾,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中都包含了深化改革的内容。此外,务实肯干也是省级政要的一致追求。从其施政理念中,随处可见“务实高效、勤勉务实、求真务实、大兴务实之风、干实事、埋头苦干、力主务实”的务实理念和“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奋勇争先、敢为人先、大胆突破、敢作为、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力促发展”的肯干理念。
二是科学发展、创新发展。2013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省际政要逐渐认识到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在跨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
三是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更彰显了人民群众之于党的事业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省际政要在施政理念中,无一例外地阐述了其执政为民的理念, 或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或解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提出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或使发展成果惠及民众,或“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敬人民如父母、为人民谋福祉”。
四是依法行政、廉洁从政。2013 年1 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权力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早已超出亚当·斯密所谓的“守夜人政府”的职能范畴。诚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为此,必须以法律制约行政权力,任何行政权力的行使都不能超出法律所授权的范围,不能违背法律规定。省际政要在阐述自身的施政理念时,或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或承诺“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遵守宪法和法律, 带头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带头遵纪守法,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增强法治观念,坚持按法律和制度办事”、“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总体来看, 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多有共通之处, 从囊括的主要方面和具体表述, 皆是如此。然而,也有部分省(区、市)政府“一把手”的施政理念显示出了其个性。一是增强意识。意识指导行为。王安顺提出“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张庆伟提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李学勇提出“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李强提出“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其他省际政要的施政理念中未有类似表述。二是先行先试。李小鹏提出“先行先试,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苏树林提出“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在先行先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先行先试的理念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贯逻辑,先在局部地区试验,待取得成功后再推广开来。尽管现阶段越来越强调整体改革、倡导加强顶层设计,但先行先试的价值不容忽视。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巴音朝鲁提出“进一步完善决策咨询机制, 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杜家毫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积极营造和谐共事、和衷共济的良好氛围”;李纪恒提出“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是与“一言堂”相对的,新时期的政府在决策前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 听取相关专家和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创造条件让其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四是调查学习。李小鹏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府”,陆昊提出“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学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学的决策,来自于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来自于主动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来自于孜孜不倦的学习。省际政要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调查学习是必修必做的功课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