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已在国务院部署下开始起步,工商登记制度其他改革也将逐步展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准确把握好政府与市场、宽进与严管、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坚持改革的基本原则,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促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便捷高效就是要按照条件适当、程序简便、成本低廉的要求,方便申请人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规范统一就是要实行对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程序、登记要求和基本登记事项的统一,规范登记条件、登记材料,减少对市场主体自治事项的干预。宽进严管就是要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认真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始终坚持科学性和严肃性,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好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扎实稳妥推进。认真总结试点地区有益经验,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做好改革后的登记工作机制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制保障,促进信用建设,打牢改革基础。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切实让这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积极推进法律的修改完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要善于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推动改革发展。法治思维是法治社会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使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相统一。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同样需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改革,在法制框架下整体推进,加快修改完善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法律法规。目前,工商总局正在按照国务院部署,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及有关立法部门做好下一步修法的工作,抓紧提出修改《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建议,抓紧推进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确保改革依法推进。
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等手段,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规划和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将企业登记备案信息、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强化信用监管,用加强信用监管的方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警示、惩戒制度,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在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形成鼓励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努力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市场监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之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既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又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这也正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加快转变监管理念,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自律等手段,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求的监管体制机制。厘清监管职责,切实将“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发挥行政、司法、社会组织和企业自身的作用,形成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作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