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育要进课堂
创意不只是一个新设计、一项新技术,更是对传统的扬弃和革新,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意。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进行创意的普及教育,让更多高职学生树立创意意识,具备创意能力,从而更好地走上社会。
从教育现状来看,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创意能力形成了束缚和限制。高职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学习成绩相对逊色,但其蕴藏的创意潜能未必“技不如人”,实践动手能力及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反而胜人一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开始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但往往局限于创业选修课、就业指导课等表层次课程,缺少专门以开拓创意领域为主体、研究创意方法的深层次课程。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地开发设置各种层面的创意实践课程,如开设创意心理、创意经济、创意思维、创意技法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意正能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意人才。
在课堂组织中,要善待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把学生的创意作品和创意行为纳入其课程结业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自主创意,形成共同创新创意的学习氛围。总之,要把开发主观性、创造性与应用性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方针。
创意教育要重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开展创意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充溢着浓郁创意气息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门潜在的创意课程。
激扬创意智慧,营造创意氛围,助推创意人才成长,创意理念的熏陶与渗透,不仅在于对物的改变,更在于对人的改变、对思想的改变。从教育环境和氛围讲,高职院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名家来校举办创意高峰论坛,传播创意理念,共享创意精髓;通过举办创意沙龙和校园创意集市,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苗,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获取更多的创意灵感;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创意文化节等缤纷活动,奏响创意交响曲;通过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途径,进行创意创新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之间也可组建创意联盟,你方唱罢我登台,连演“创意好戏”,促进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通过创意“大篷车”进校园、创意作品大赛等形式,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而又富有时代特点的创意作品。校园雕塑、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也应融入创意创新人文元素,让创意随处可见。总之,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加上优美和谐的校园物态文化,可以起到理想的创意教育效果。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