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和中国道路问题,并围绕国家经济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正确道路。他的经济战略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省域经济及国家经济有充分的了解,对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改革方法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在广东考察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之际考察广东,有境外媒体指出,这“不仅是缅怀,更是明志,增添新改革的丰富想象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重要论述,标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背后体现了总书记对改革方法论和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总书记这些讲话更多地是对改革方法论的明确阐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