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坚守(2)

汉字的坚守(2)

“提笔忘字”现象令人忧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数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正是有了汉字的聚合力、传承力,中华民族才对外有战斗力,对内有凝聚力,从而迸发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通过语言文字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在历史上,一些国家在侵占别国时,往往同时要改变被占国的语言,那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清除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抽掉一个民族的灵魂。法国作家都德写的名篇《最后的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那种对母语的依恋,令人难以忘怀。更何况在汉字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即修身养性,净化灵魂。

然而到如今,面对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只要运用通行的拼音输入法,就可以将象形文字转化为拼音输入。于是出现越来越多的“提笔忘字”现象,许多青年人已不读书,不看报,“唱衰纸质媒体”的声浪日益高涨。于是,传承了几十年的方块字似乎变得陌生了。更有人担心,在新形势新技术面前,汉字是否会随之消亡?

呼唤对汉字的拯救

这种种情况已引起国人的普遍重视。要复兴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母语的重视和认知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国学热”和“汉字书写热”呼应了这一文化潮流。而各类媒体也不时大声疾呼:“回来吧,被键盘吃掉的手写字”,连远在法国的《世界报》也刊出“拯救汉字危机”的报道。这正是呼唤对汉字的拯救。央视《中国汉字听字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大受好评,这一切都是引起全民惊醒、关注的好办法,也是拯救汉字的高招。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中,我们如何做到汉字的坚守?这必须有顶层的策划、全民动员,持之以恒的办法和措施。教育部力推“书法进课堂”,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要求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教育从娃娃抓起,不仅要列入课程,更应在考核中占一席地位。这固然值得称道。而对于身处信息浪潮的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应补上一课,认真体会汉字的千姿百态,真正感悟文化之深,艺术之美。闲暇之余,不妨提笔练字,泼墨一番。因为母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对中国人来说,更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表达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拓展,随着中华文化的建设和繁荣,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不少国家掀起了“汉语热”,刮起了“汉语风”。

让我们像坚守疆土一样,坚守汉字,让汉字世代相传,直到永久。

(作者为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