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独特的五年计划转型(5)

胡鞍钢:中国独特的五年计划转型(5)

②胡鞍钢:《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例》,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以五年计划转型为例(从“六五”到“十一五”)》,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载《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鄢一龙:《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王绍光、胡鞍钢、鄢一龙:《集思广益型决策——中国五年规划的出台》,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③参见胡鞍钢:《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例》;王绍光、胡鞍钢、鄢一龙:《集思广益型决策——中国五年规划的出台》。

④ 各个五年计划对应的时段为:“一五”(1953年至1957年),“二五”(1958年至1962年),“三五”(1966年至1970年),“四五”(1971年至1975年),“五五”(1976年至1980年),“六五”(1981年至1985年),“七五”(1986年至1990年),“八五”(1991年至1995年),“九五”(1996年至2000年),“十五”(2001年至2005年),“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

⑤胡鞍钢:《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例》。

⑥参见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以五年计划转型为例(从“六五”到“十一五”)》;鄢一龙:《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七章。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