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实现未来目标来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总书记指出:面对未来,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真正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抓紧推进全面改革,才能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和好工作部署。
5、从人民关切和期待来看。改革开放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6、从改革的全局性、包容性和涵盖性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改革,是全面性改革,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军队领域都在内的改革;也正如刘云山同志所强调的,是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都包括在内的改革。因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7、从改革的根本性及历史地位来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思考的总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它是统领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具有包容性和统领性。改革又是这一总问题的牛鼻子,它影响、制约着发展和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克难的“治本性”改革,是破解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与利益固化藩篱的“命运性”改革,是把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原则和基本尺度)的“公平正义性”改革,是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式”改革,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统一的“科学性”改革。因此,其他一切问题都只有在这一总问题的框架中才能得到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等。
8、从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来看。恩格斯讲,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这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关乎中国发展命运的一个长期性和战略性事业。
9、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系统回答了为什么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达到什么样的总目标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尤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基础、重大意义、重要经验、指导思想、重大原则、目标任务、精神准备、改革方向、科学方法、立足点和重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体思路、重大举措、总目标作出了全面、明确和精要的论述,因而蕴含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纲领、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
10、从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的紧迫性和理论的成熟性来看。问题倒逼改革。今天,破解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的命运性问题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指导;当今时代和我国社会实践变化迅速,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迫切需要研判、总结和提升。基于35年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集中全党全社会的理论智慧,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今天我们的党基本上已经具有了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相对成熟的理论。
总之,公平正义改革理论,是我们党做好未来10年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指导我国当前和未来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科学方法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韩庆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