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

我国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我国已经在规模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但与此同时,上好学校难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12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3学术前沿论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梦深入研讨。      

教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学者认为,我国教育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必然导致教育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钟秉林认为,我国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诸多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以及不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使得教育决策的难度明显增加,教育政策的出台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更为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认为,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巨大。但也应认识到,我国目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就素质教育而言,首先是均等化水平低,既表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区域之间,还表现在区域内部;其次是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基本上还是以考试升学为中心。就高等教育而言,一是扩张过度,求大求全,办学同质化;二是忽视应用技能教育;三是管理行政化,评价体系存在缺陷。此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流动人口教育等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

系统改革成必然要求

如何应对教育领域的重重挑战?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系统研究,深化综合改革,是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必然选择。

钟秉林认为,当前教育体系内部改革的关联度增加,系统改革已成为必然要求。一方面,就某一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内部改革而言,单项改革往往难以深化和实际推动,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另一方面,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关联度增加,教育发展政策或改革举措的出台需要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

葛延风说,未来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突出政策的可操作性,需要非常精细的制度设计。此外,还要完善试错和纠错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价值教育阵地决不能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和人员的跨国活动使原本一个国家内部的教育越来越变成一个在全球范围之内可以选择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和知识的超时空流通,很大程度上已经解构了国家垄断教育和控制知识传播渠道的权利。”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应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促进国家认同?韩震认为,首先,必须把国家认同建立在先进的、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理念基础上;其次,必须把国家认同教育放在国家公民的共性基础上,而不是放在种族的意义上;最后,必须把国家认同教育和国民的自主自觉意识结合起来,不要仅仅靠外在的灌输,而要给人一个自我思考、内化成自身的空间。这样形成的国家认同才是内在的可持续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价值多元和价值相对主义的蔓延,为个体或某些社会团体的自私自利行为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纵容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蚕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价值教育不仅是成就个体良好价值品格的手段,更是形成真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实践基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