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农业:中国小农的现实表达与发展转型(3)

生计农业:中国小农的现实表达与发展转型(3)

对于中农群体来说,农业可以完全满足家庭生计的功能。因此,其在农业生产上就要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在产前阶段,要精心准备和选择种子、农药和化肥等;产中阶段要进行精耕细作式生产,而不能粗放管理,要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包括打药除草灭虫、放水看水等。产后环节主要是进入粮食市场,通过粮食经纪人销售粮食。总体来说,中农经济形态对农业的依赖度大,既要想着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同时又要思考进行各种经营创新,以增加农业产出。在广西富川农村,村庄中的中农群体大都会选择水稻+蔬菜这种种植结构,一般是收完早稻后就开始种植蔬菜。中农种植蔬菜的行为不同于一般小农,一般小农种植蔬菜有很大变动性,在市场行情好、挣到钱时,小农就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而当遇到蔬菜跌价时,就会很快退出蔬菜生产。中农群体则会选择较为固定的蔬菜种植面积,一般在十亩左右。这样就能保证价格低时不会亏损太多,价格高时也能挣到较高收入,从而能够维持中农经济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中农群体不会进行风险太大的经营投资和生产,而会选择一个具有较为平衡的种植结构,在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之间权衡利弊。

在中农经济结构中,具体的中农群体具有变动性,但村庄整体层面上会保持中农经济的常态。中农群体的变动性主要是因为在土地上存在着进入与退出机制,中农可以成为半工半农群体,也可能因为年龄原因成为老人农业,也可能完全退出农业生产。但村庄在整体上的生产经营结构是固定和稳定的。即在农村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年龄结构上总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年龄结构的完整性就决定了生产经营结构的完整性,也就决定了中农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中农经济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更是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和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对农业的完全投入实现其维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中农经济可以获得与打工经济相近的收入,但其经济活动空间是在村庄进行的,围绕农业生产活动展开完整的家庭生活和村庄生活。因此,中农经济可以成为当前维持农民家庭生计的重要形态。

四、生计农业的另一端:资本经营农业

当前,各种企业资本不断进入农业领域,加上地方政府认为小农经营存在各种弊端,从而提出推动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和家庭农场等经营形式,使得资本和地方政府很快实现利益合谋的状态。地方政府有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迫使小农退出,实现大户和企业等集约经营农业,这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手段。企业资本为了获得农业利润,大都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各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或者,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获得规模收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