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根据这个要求,处理南海争端需要放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大趋势中统筹考虑。未来几年,我国扩大开放面临着几件大事:第一,如何积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不要加入TPP?能不能以及如何推动一个更高层面的全球一体化新模式的加快形成?第二,能不能尽快推进以打造“10+1”升级版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三,多边、双边的自由贸易,尤其是双边自由贸易,未来几年如何取得重要突破?第四,如何在国内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尤其是内陆沿边地区?我的总体看法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南海争端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加快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我国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有着基础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从最近几年的趋势看,双边、多边自贸区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双边、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目标。中国-东盟“10+1”自贸区正式启动已近4周年。当前最大的课题是,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东盟自贸区能不能实现升级版,即借鉴欧盟模式,尽快实现中国与东盟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我认为,这是一个大战略,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点所在,是形成中国扩大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格局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在美国重返亚太以后,我们需要充分估计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我国区域开放大格局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1.全局性、战略性很强。在世界经济已经发生和仍在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能尽快实现突破,可能会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尽快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牵动影响我国形成扩大开放的大格局。
2.现实性很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和不断深化,目前,有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不久前,我在云南调研时看到,某些边境地区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的时机条件比较成熟,其现实性、迫切性明显增强。例如,与越南共同建设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缅甸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与老挝建立边境出口加工区等的时机条件都比较好。应当说,我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的高度互补性使这些沿边经济合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3.迫切性很强。在明年10月份的APEC会议上,我国需要就推进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提出重大而务实的主张。例如,加快推进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路线图、时间表等。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与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开放虽受多种因素制约,但迫切性明显增加。
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以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为重点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构成我国未来几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一个具有决定性、基础性的重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