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中国性格之道德品质(4)

毛泽东的中国性格之道德品质(4)

核心提示:为了忧民、爱民、造福于民,毛泽东倡导奋发图强。他深深地感到,“一万年太久”,要为中国人民事业“只争朝夕”。毛泽东崇尚变革,指出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坚持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同时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

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毛泽东最看重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把它作为党员立党立人的根本。公开声明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是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在政治上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道德,才算是真正的政治道德。要有革命的彻底性。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站在党的立场,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他还推崇说“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远见”。他的名言: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至今仍然是共产党员政治人格的权威表述。

共产党员政治人格的涵义,首要的是无产阶级的坚强党性。就是毛泽东所推崇和论述的:有政治远见,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坚持阶级性和实践性;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无原则的和平;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用他具体化、大众化的表述: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言必信、行必果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

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还体现在坚信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科学地借鉴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湖湘文化爱国爱民传统的结果。毛泽东深知,古代“民本”思想,归根到底虽然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对中国共产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教育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毛泽东讲过一个“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他在高级干部会议上说:“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纵观毛泽东一生,对人民利益和群众观点的强调贯穿始终。 1934 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就提出,只有把从生产劳动到柴米油盐和小孩上学这些小事做好,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强调:“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为了忧民、爱民、造福于民,毛泽东倡导奋发图强。他深深地感到,“一万年太久”,要为中国人民事业“只争朝夕”。毛泽东崇尚变革,指出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坚持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同时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仅就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根除水患、造福人民而言,毛泽东倾力关注、亲自调研,对于关乎国计民生、国强民富的社会经济发展难题倾注了巨大心血。新中国创建之初,毛泽东就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的时间,对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现场视察,以资决策。毛泽东说,过去黄河泛滥成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灾难。乾隆皇帝四次前来视察,研究治理,都治不好黄河。现在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应当领导人民,把黄河治好,变害为利,使黄河不淤、不决口,达到根治的目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要彻底战胜自然灾害,为中华民族造福,为中国人民造福。

作为毛泽东家乡的党员干部,更需要从毛泽东的道德遗产和人格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进一步增强忧民爱民、忧国爱国、忧党爱党的意识,树立和实践立党为公、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廉洁为公的思想,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