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分化致“复而不苏”
尽管美联储自愿将角色从“最后的借贷者”转换为“最后的资产管理者”,但应该承认,美联储在后危机时期对稳定金融市场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后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少目前美国经济已出现2%的年增长水平,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可望达到2.6%的增长。然而,量化宽松政策的本意是刺激经济和降低失业率,人们却发现,量化宽松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和富人。过去5年来,企业获利步步走高,股市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银行,在零利率的支持下,银行等于在免费使用存款。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走得缓慢而吃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首先,虽然企业有了钱,但企业扩大投资的前提是市场前景,如果市场前景不好,企业再有钱也不会盲目投资,而推动市场的原动力是消费者。这期间,失业率虽然持续下降,但7%的水平依然相对较高,同时工资收入几乎没有上涨。据最新统计,今年美国的平均工资上涨2%,若扣除1%的通胀率,实际上涨仅为1%。
其次,失业率从去年的8%已降至11月时的7%,但新增就业中70%以上为餐饮、零售和健康服务等低收入服务行业或临时工,更重要的是就业参与率目前仅为63%,是史上最低的,即便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结束时,该比率也为65.7%。
第三,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造成了美国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零利率政策使普通储户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而银行却大发其财;股市和资产价格的上升,表面上看增加了消费者的财富,但在美国拥有股票的人只占总人口的50%,而且股市80%的财富掌握在10%的人手中,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的平均收入与20%最穷的人的平均收入差距超过9倍。这就决定了即便在经济前景逐步看好,消费者购买意愿上升的情况下,消费者实际可支配钱财仍十分有限,市场需求难以实质性提高,这也许很好地解释了美国经济为何长时间“复而不苏、景而无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