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3)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3)

货币政策难解经济问题

凯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达拉斯联储银行副行长德里斯戈尔日前在《福布斯》杂志上撰文称,事实表明,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无法系统性地影响包括创造就业等各种经济变量,即使是短期内,其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的纪录也是好坏参半,特别是美联储至今未能使美国经济走上正常的复苏之路。

另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美联储政策措施的核心关注点是救市和刺激,特别是在金融系统危机过后,仍试图采用超常刺激手段来改变经济复苏艰难的状态。由于经济基本面黯淡,银行惜贷增强,超额储备规模膨胀,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美联储试图以增发货币方式,扩张信贷,提振投资和经济的效果自然是有限的。同时接二连三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使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而且给美国长期经济成长前景蒙上阴影。

目前在美国国内,对这一政策的质疑已经从早期一些市场人士和学界非主流派发展成为包括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财长鲁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之父马丁·费尔德斯坦等不少政界和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使美联储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

退出策略力求降低影响

美联储从今年6月开始考虑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计划,但又担心退出过早、过急会引发市场动荡,长期利率快速上升,使依然脆弱的经济复苏再次受挫。如果继续保持的话,则无疑是鼓励过度的金融活动。当今年11月商务部发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3.6%(后再次修正为4.1%),劳工部宣布失业率降至7%时,美联储终于决定从明年1月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当然,市场普遍相信美联储退出政策将是渐进式的,同时消化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如果快速退出的话,必将导致利率大幅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不仅市场会动荡,美联储也将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如果美联储在债券到期前就抛售,其损失将相当于美国GDP的4%。费城联储银行行长普罗瑟曾在一次银行家聚会上表示,“如何从一个庞大的、不断增长的长期资产平衡表上退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它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和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将可能超过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复苏的助益。”

对于美联储来说,未来在退出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的挑战将是如何在继续努力降低失业率的同时,妥善解决通胀问题。一方面,如果经济继续向好,目前盘踞在银行和企业手中的大量资金出笼的话,会导致通胀快速上升,但另一方面,如果通胀仍然保持在极低水平运行的话,则难以刺激经济出现较快速的增长。

(本报华盛顿12月23日专电)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