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和实践 (2)

古巴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和实践 (2)

 二、古巴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

半个多世纪以来,古巴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方面,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文艺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崇高的声誉。另一方面,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繁荣昌盛。古巴党和政府强调要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主张“高雅”和“大众”文化同时存在和发展,政府允许自由选择创作题材和艺术表演形式,但不允许以此为手段,宣传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有害思想,强调要抵制帝国主义腐朽文化的渗透。古巴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机构

古巴革命胜利后初期,政府的文化功能由教育部文化局担任,而文化的管理由私人机构和志愿者联盟负责。

1961年1月4日,古巴成立了全国文化委员会,这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发展计划和政策的第一个政府机构。此外,在革命胜利初期,成立了全国出版社和出版局、古巴书籍协会、古巴电影艺术和工业委员会、美洲之家、全国艺术学校、古巴广播协会、中央电台和电视台等机构,这些机构对推动古巴文化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卡斯特罗发表《对知识分子的讲话》后不久,古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作家和艺术家大会,成立了古巴作家与艺术家联盟。1976年,在全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基础上,成立了文化部。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全国各省、市一级的文化局或文化处。

文化部的任务是:领导、指导、监督国家和政府文化政策的执行,捍卫、保护和丰富古巴民族的文化遗产。其主要职责有:制定和执行国家文化政策;促进、控制和评估文学艺术在电台和电视台的传播;领导、监督和评估研究、保护和修复国家的文化遗产;推动广泛的全民社会文化运动;在儿童、青少年中促进创造社会美学价值,促进社会伦理学;领导和监督艺术、文化人才和艺术指导员的培养;领导、控制和监督古巴文化艺术在本国和国际上的推广政策和在古巴介绍及传播国外的文化表现形式;领导、控制和实施有关古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领导和控制著作权的政策。(13)

文化部设文化计划司、委员会协调司、文化遗产司、情报司、国际司、研究司、条法司、干部司、机构设置司、计财司、经济管理司、技术物资司、劳动司和行政司等14个业务司。现任文化部部长是拉斐尔·贝尔纳尔·阿莱马尼(14)。1989年,古巴成立了古巴音乐委员会、全国舞台艺术委员会、全国造型艺术委员会、全国文化遗产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各委员会的主席经文化部部长提名后由国务委员会任命并参加文化部领导委员会的工作。

此外,古巴文化机构还包括:“何塞·马蒂”国家图书馆、全国著作权中心、古巴艺术网、古巴文化研究机构、艺术院校、文化基金会、文化企业等。

(二)专业团体与群众性文化组织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古巴革命胜利后,陆续组建了一些专业文艺团体,如1959年将1948年由古巴芭蕾舞大师阿丽西娅·阿隆索创建的“阿丽西娅·阿隆索”芭蕾舞团改组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阿隆索的率领下,将延续数百年的芭蕾舞舞蹈传统和古巴的民族文化要素相融合,创作出真正的“古巴作品”,成为古巴的文化名片,曾多次到美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进行巡回演出,阿丽西娅本人及其领导的芭蕾舞团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此外还组建了国家舞剧团、国家民间舞剧团、国家合唱团、国家交响乐团等国家级的专业团体。

1961年古巴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颁布了教育全面国有化法,并宣布实施全民免费教育的决定。扫盲运动和全民免费教育为古巴文化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卡斯特罗在古共“一大”的报告中说,文盲的扫除和教育的普及“给古巴人民带来了自由享受文化的机会”,“革命后兴起的业余艺术爱好者运动经久不衰,促使了艺术的实践。工人、农民、学生、革命武装力量和内务部的战士踊跃参加各种业余爱好小组,使这一运动变成了对人们进行美学和政治教育的一个场所。1964年,业余爱好小组有1164个,目前超过了18000个。1974年他们的文艺演出达12万场。1975年指导文艺爱好者的教师有1903名”(15)。卡斯特罗在古共“二大”的报告中说,“我们设立了人民文化委员会,负责协调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民政权机关努力为各市的文化工作提供各种基本设施。目前已有117家文化之家,开展了8.6万多项活动”,“业余艺术爱好者的活动有所加强。目前共有大约3.3万个小组,25万多人。1975年只有1800个小组,20万人左右”。(16)卡斯特罗在古共“三大”的报告中谈到古巴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时说,“国家芭蕾舞团,国家舞剧团和民间舞剧团在国际第一流水平中保持高质量”,“关于我国文化工作的国际计划,过去的5年计划是有成效的。在这一时期,古巴参加了250项国际活动,在不同的艺术和文学表现方面共获得300个奖”,“我们的造型艺术家们曾得到国际好评并获得几十种国际奖”;“艺术和文化领域继续向前发展。1985年全国有319家公共图书馆,3200个学校图书馆,222个专业图书馆和70个大学图书馆。目前,书店的数目已达到311家,每3.3万居民中就有一家书店”,“最近5年中,出版了5000多种教科书,大约3300种一般书籍,平均每年出版4000万册书”,“我国已有157.8万名业余文艺爱好者,这表明我国人民参与国家文化生活之多”。(17)

古巴政府还组织各种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展示古巴文化的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如确立10月20日为“古巴文化节”,创建加勒比联欢节、拉美新电影节、哈瓦那戏剧节、两年一度的哈瓦那造型艺术节、“美洲之家”文学作品比赛、哈瓦那国际书展等。

(三)开展文化思想领域的斗争

古巴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卡斯特罗所说,古巴是“在特殊环境下同帝国主义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的。由于世界上最富有的、最具有侵略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仅同我国海岸相距几十海里,那里又是个人主义、赌博、吸毒、卖淫以及其他使人异化的恶习的天堂,因此,我们不得不勇敢地去接受这个公开的长期挑战”。卡斯特罗强调,“在帝国主义敌人和古巴革命之间,目前正进行着一场意识形态方面的残酷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将在革命政治思想领域展开,而且要围绕我国人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感情的问题长期开展下去。古巴变成了一个革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古巴永远摆脱了美国;古巴开展了反对巨人美国佬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壮大;古巴的爱国主义感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厚,更坚定,更彻底”,“我们的生活确实是简朴的,不奢华也不富有。然而,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们的思想、尊严和道德是正义的,我们有能力拿起这些武器向帝国主义的所谓消费社会的一切腐败现象挑战”。(18)

1968年3月,古巴政府发动“革命攻势”,在经济方面,政府接管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小企业、手工业作坊和商店,消灭了城市中的私有制。同时,扩大免费的社会服务,用精神鼓励代替物质刺激。在文化方面,政府和古巴全国作家和艺术家联盟激烈地批判了有外国知识分子参加的评奖团主办的文学作品比赛中获奖的两位古巴作家,一位是诗人埃韦尔托·帕迪利亚,另一位是剧作家安东·阿鲁法特。尽管他们自称是革命者,但政府认为他们的作品含沙射影地批评了现政府具有独裁主义性质。1971年3月20日,帕迪利亚被捕入狱。这一消息传到国外之后,一批欧洲和拉美的左翼知识分子联名写信给卡斯特罗,对监禁帕迪利亚表示关切,对“用镇压的手段对付行使批评权利的知识分子和作家表示关切”。然而,10天后,卡斯特罗在一次讲话中回答说:“有那么几位先生妄想施加思想影响,搞文化殖民主义……他们想从纽约、巴黎、罗马、伦敦和西柏林那些地方教训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人民必须对这种精神殖民化的企图毫不含糊地表示反对。”(19)帕迪利亚在向古巴内务部递交了一份认罪书后获释,后来,他又写了一封自我批评的信,承认自己犯了“反对古巴革命的错误”。

1971年4月,古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和文化代表大会。卡斯特罗在大会闭幕式讲话中,再次猛烈抨击了“古巴文化运动中的新殖民主义分子”,指责他们已经接受了“外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奴颜婢膝地抄袭颓废艺术”,“任何人要想当评奖委员会成员或获得奖励,不管他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他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个坚定的、不犹豫的、不三心二意的革命者”。卡斯特罗抨击“欧洲的假左派”和“可耻的拉丁美洲人”,他们再也不会成为评奖委员会的成员或古巴政府的客人了,“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帝国主义的间谍,现在你们知道:你们是不允许到古巴来的!我们的大门永远是关闭的!”(20)

卡斯特罗的言论激怒了欧洲和拉美一些知名文化人士。60名欧洲和拉美的作家、电影工作者、艺术家给卡斯特罗写了第二封信,信中指出,只有通过折磨才可能迫使帕迪利亚认罪,而这使人想起“斯大林主义最不光彩的时刻”,包括其“教条主义的愚民政策”,“文化排外主义”以及“镇压制度”。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