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动向(4)

如何看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动向(4)

努力维护和促进多边经贸体制。多边经贸体制是凝聚各经济体共识的主要平台,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抱团争取利益,平等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当前,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又现生机,“巴厘一揽子协定”已经决定,明年将就多哈发展议程遗留议题建立清晰的工作计划,我们应作积极的推动者。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决策和协调机制改革,提高多哈回合谈判的运转和谈判效率。另一方面,要在多哈回合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推动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渠道地位,发挥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实施自贸区战略。目前,我国已经谈成的自贸区有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以及CEPA、ECFA,占对外贸易的1/4,如果扣除CEPA 和 ECFA,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2%,不仅在主要经济体中所占比重最低,而且自由化水平不高,基本不涉及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等所谓“21世纪新议题”。面对各国自贸区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大力推动自贸区建设。特别是要立足周边,全力争取亚洲,加快商谈中韩、中日韩自贸区,从战略角度推动RCEP。自贸区的自由化水平既要考虑到各自国情特点、产业结构以及利益平衡,更要考虑到周边自贸区的自由化水平,特别是TPP的自由化水平。如果我国在亚太地区建立的自贸区水平过低,就难以起到有效平衡TPP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国际水平分工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要考虑与更多的发达国家商谈自贸区。

把握好三个关系。首先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经贸规则的变化会涉及国内不同行业的利益调整,可能会对某些部门、某些地区带来压力甚至损失,但只要对利大于弊、总体受益,就可以积极推进。关键是要对利弊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使决策不受局部利益的影响。同时也要对受损部门和地区,建立合理的损害评估和补偿机制。其次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开放一般会给国内同业生产者带来压力,但会有利于消费者。二者的利益都要兼顾。但长期以来我国开放过于注重保护生产者利益,而对消费者利益重视不够,在某些行业甚至出现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一些国内消费转为国外消费。再次是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注重各项措施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又要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当前,可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简化对外投资体制、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并以此带动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