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3)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3)

与会专家强调,高校教师主导着高校讲台,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个别老师思想偏激,一味批判,给学生造成中国处处黑暗、无可救药的印象;有的盲目跟风,对网上传闻和谣言不加甄别,直接拿来当作课堂案例和研究论据;有的言必称外国好,给学生灌输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合理的,只要是中国的就是落后可笑的观念。青年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谈何树立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谈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我们的下一代靠得住,首先要让高校老师靠得住。要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研修培训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组织领导干部和专家对高校教师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组织国情市情民情调研活动,让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了解真实国情,倾听真实民意,客观理性地看待当代中国,对青年学生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4.高度重视网络文化传播。与会专家强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去主动占据网络空间,那么必然会有大量其他的社会思潮乃至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去利用它们。高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掌握并使用各类主流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开展多渠道、多类别的网络平台建设,使网络成为在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渠道,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网络空间主动发声、积极作为。特别要创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站,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上网活动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不同的网络平台应该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5.着力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与会专家认为,知识分子在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过程中发挥着建构或解构的重要功能。要特别关注知识分子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新动向,把握“团结”与“引导”两个关键。对广大知识分子,首要的是团结,同时要加强引导,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

6.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与会专家认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人文、地域等因素的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与内陆地区面临共同的问题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问题十分突出。宗教极端势力在思想领域的蛊惑和煽动、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极端宗教思想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民族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利益的突出性、地域分布的复杂性、发展基础的滞后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7.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宣传。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梦的阐释和传播,可以体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一致性,体现意识形态的话语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接受状况出发,高度凝炼,科学阐释,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活动提供强大动力。专家们认为,要重视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机结合,注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掌握多元性中的话语权;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掌握多样性中的话语权;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掌握多变性中的话语权。

8.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会专家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抓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如果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散布错误思潮和政治谣言,影响将尤其恶劣。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争夺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站稳政治立场,做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上的优势,积极上网引导社会舆论,开展舆论斗争,决不能放任自流、漠然处之。这其中,公务员又是坚强的主体,各级公务员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内化到具体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