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改革是第二大转折点。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市民还是农民,有钱赚就可以给你做生意,这就给农民了平等的经营自主权。所以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乡镇企业飞速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三分之一的产值来自于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发展了,农民经济上得到了物质利益,然后就有了当家做主的要求,中央决定推广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开始诞生了。中央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998年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是出台了一个新的文件,这就是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有三项内容非常重要:第一,家庭承包延长三十年,长期不变,促进农业现代化。第二,从1998年开始到2010年用十二年时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要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一步一步深入,我们走的就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的道路。我们看到70年代大寨造田,80年代乡镇企业造厂,90年代城镇化造城,这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这样一个同步发展战略,2000年人均收入800美元,整体小康实现了;2005年人均GDP1700美元;去年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发展了,社会在进步,那么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新世纪到来,一年增长1.35个百分点,今年超过了53%。我们看到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回良玉副总理在给省部长做报告时讲到城乡之间存在六个方面的巨大反差:人均收入、购买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金融贷款和财政支出。这些方面城乡之间依然存在不平衡,特别是工业化靠农业支持,靠农民支持发展了,城市化发展同样也是靠农民的支持。有些地方政府低价征农民的地,高价拍卖,获得巨大的土地增殖利益,然后去搞城市化。所以城市化的发展也是靠农民的土地增殖贡献的。
城乡一体化是第三大转折点。工业化和城镇化,由于农民的支持和推动发展了,但是农民没有分享到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好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十六大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是什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就是城乡一体化。怎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呢?锦涛总书记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怎么样来实现重中之重呢?怎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对农民要多予少取放活。新的战略、新的方针提出来了,怎么落实这个新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呢?从2004年开始,我们连续出台10个新的一号文件。出台这10个一号文件做什么呢?就是贯彻党的重中之重思想,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10个一号文件我们每年都学,大家都非常熟悉。这10个一号文件怎么体现重中之重思想呢,我们来简要的回顾一下。
第一个一号文件讲农民问题。农民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和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待遇越来越不平等。制度问题可以慢慢解决,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第一个一号文件要提高农民收入。怎么提高农民收入?讲了一系列的政策,有的政策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把它概括起来就叫“两免三补”:免农业税,免农业特产税;过去向农民要,现在不要了,不仅不要了,农民种粮食、购买农机具、使用粮种还给补贴,简称三补。过去向农民要,现在给农民补,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第一个一号文件非常重要,标志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方针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废除了农业税,2600年的一个制度,我们把它废除掉了,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个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农业的问题在哪儿呢?第一生产力水平第,产出率不高,影响实际粮食安全。第二种粮效益低,农民没积极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中央认为,十几亿人口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出来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粮食安全才有保障,生产的粮食多了农民才能提高收入。所以第二个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一号文件讲农村问题。农村的问题也是两个方面:第一城市发展先进,农村发展落后。原因就是城乡制度不平等,因为制度不平等,所以城乡发展不平衡,因为不平衡,就导致农村落后,农村落后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地位削弱。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农村建设好、发展好。农村建设好、发展好,城乡差别才能缩小。所以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总抓手,解决城乡关系的突破口。怎么推进新农村建设呢,五句话二十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看到第三个一号文件,把解决农民农业农村的问题的各项政策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架构,形成了一个体系。所以第三个一号文件也非常重要,前三个一号文件分别从农民农业农村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