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曾业松: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中心任务(2)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解放以后,我们就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第一是工业现代化,第二农业现代化,第三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第四是国防现代化。农村怎样发展呢?一届人大三次会议1956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怎么建?中央起草了1956年到1967年十年农业发展纲要,讲了40条。1961年中央又起草一个文件叫《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讲了60条。两个文件讲了100条政治措施,讲的都是怎么建设新农村。这100条概括起来其实就两条:第一条叫农村集体化,第二条叫农业现代化。农村集体化加农业现代化就是建国以后要搞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老百姓心目当中什么是新农村?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怎么搞农业现代化?毛主席讲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毛主席特别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50年代开始,全党大办水利,上了5万多个水利工程,到现在还发挥作用。但是这50多年来,这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加上水利工程不配套,水利出现了危机。我们前年出台一个新的一号文件,为水利改革发展做了新的战略部署,决定十年投入4万亿来搞水利建设。毛主席特别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还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庄稼怎么种的好,他总结八个字“土、肥、水、种、密、保、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毛主席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强调要重视教育和卫生。他提出“五七指示”,要求学生不仅要学文、学工、学农,还要学军,要全面发展。他特别强调要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他提倡搞合作医疗,很快形成了合作医疗网络。现在我们搞新型合作医疗,就是对毛主席这一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完善发展。

我们50年代开就开始搞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农村建设是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当时的农业现代化主要是为工业提供积累,劳动收入一部分拿到城里去发展工业现代化。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面,农业为工业做贡献,农村为城镇发展做贡献。新农村建设虽然农民很向往,但是国家没有投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势力薄弱,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支撑,所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没有如期实现。这个时候我们建立了独立的工业化体系,建立了工业化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工业化发展以后,农民没有分享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市民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农村基本上没有,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133块5毛7,与城市居民相比为1:2.57,城乡差别拉大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接着我们改革开放了。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改革发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经济发展问题;第二,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三十多年,我们看到有三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农村的问题怎么解决,农民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家庭承包经营,经过实践证明,这是解决温饱的有效办法。所以1982年开始,我们出台五个一号文件,主要就是推广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家庭承包以后,农民打的粮食多了,温饱解决了,但是出现一个新的情况,粮食多了卖不出去了,出现了卖粮难。怎么办呢?1984年的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城门对农民打开了。1985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农产品可以上市自由买卖,可以商品化,农民可以进城务工经商了。于是就出现了乡镇企业,农村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乡镇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农民收入多了。小平同志讲这是异军突起,什么原因呢?过去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现在农村可以搞工业了,农民可以进城了,二元结构开始动摇了。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