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

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

——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民主建政是“夺取全国政权”的基本要求

对毛泽东“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西方有些人歪曲他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污蔑我们是依靠枪杆子支撑的极权制度。他们完全不懂得,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是因为我们的敌人手中不仅拿着枪杆子,还用这个枪杆子屠杀人民。我在国外的一次演讲中曾经回答过这一问题。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话确实是我们说过的,时间是1927年8月7日。为什么要说这个时间呢?因为在这之前,1927年4月1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民党的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这件事情迫使共产党人在那年8月1日拿起了枪杆子,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也就是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严酷的形势迫使我们作出的决定,并非共产党人迷恋暴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民主力量的代表,作为一个长期为民主而奋斗的党,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时候并没有凭借枪杆子的力量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采取民主的方式,共同来建立新中国。

可以这样说,毛泽东的“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就是武装推翻旧政权、民主建立新政权的思想。

人们熟知的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话,讲的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民主新路”。当年,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是这样说,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需要注意的是,他提出的“民主新路”,是“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大多数人的民主,不是一部分人的民主,更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或者说,这种民主不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不是名义上人人都有一票而实际上有许多限制并非人人都能够享有的民主。这是一种全新的民主,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民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